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融合肌电信息的人体踝关节三维活动度量化方法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8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5-16页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结构第16-18页
        1.4.1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16-17页
        1.4.2 论文结构第17-18页
第2章 踝关节活动度测量过程中表面肌电信号和角度信息的采集及处理第18-27页
    2.1 表面肌电信号及关节角度信息的采集装置第18-19页
        2.1.1 表面肌电信号采集系统第18-19页
        2.1.2 动作捕捉系统第19页
    2.2 研究对象第19-20页
    2.3 实验方法第20-23页
        2.3.1 肌肉的选择第20页
        2.3.2 实验的设计第20-22页
        2.3.3 实验步骤第22-23页
    2.4 实验数据的预处理第23-26页
        2.4.1 表面肌电信号的预处理第24页
        2.4.2 关节转动角度的计算第24-26页
    2.5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表面肌电信号在踝关节活动度测量中的应用研究第27-49页
    3.1 关节活动度测量过程中肌肉的贡献度分析第27-29页
    3.2 关节活动度测量过程中表面肌电信号的时域分析第29-34页
        3.2.1 表面肌电信号的时域特征值提取及分析第29-32页
        3.2.2 关节是否达到最大转动角度的时域检测方法第32-33页
        3.2.3 时域检测方法的验证第33-34页
    3.3 关节活动度测量过程中表面肌电信号的频域分析第34-42页
        3.3.1 快速傅里叶变换第34-39页
        3.3.2 表面肌电信号的频域特征值提取及分析第39-41页
        3.3.3 关节是否达到最大转动角度的频域检测方法及验证第41-42页
    3.4 支持向量机的关节活动度检测方法第42-48页
        3.4.1 支持向量机原理第42-45页
        3.4.2 支持向量机的核函数及参数性能第45-46页
        3.4.3 检测结果及分析第46-48页
    3.5 基于肌电信号的踝关节活动度检测方法的差异分析第48页
    3.6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4章 踝关节三维运动空间的量化方法第49-58页
    4.1 踝关节三维运动空间的数据采集及处理第49页
    4.2 踝关节三维运动空间边界曲线的量化第49-52页
        4.2.1 边界曲线的量化方法第49-51页
        4.2.2 基于踝关节的骨骼结构分析边界曲线量化方法的可行性第51-52页
    4.3 踝关节三维运动空间大小的量化方法第52-56页
        4.3.1 踝关节转动的数学模型第52-54页
        4.3.2 三维运动空间大小量化算法的实现第54-56页
    4.4 计算结果与讨论第56-57页
    4.5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5章 融合肌电信号的踝关节三维运动空间量化方法第58-64页
    5.1 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三维运动空间边界点检测第58-61页
        5.1.1 三维运动空间边界点检测的原理第58页
        5.1.2 检测方法的验证及选择第58-61页
    5.2 数据的处理第61页
    5.3 融合肌电信息后的踝关节三维运动空间第61-63页
    5.4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6章 总结和展望第64-66页
    6.1 总结第64-65页
    6.2 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1页
致谢第71-7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CT图像的肺肿瘤分割技术研究
下一篇:线性代数表达式的检索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