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规训到显现:美学热中美与美感关系流变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1.1 问题提出 | 第8页 |
1.2 研究背景 | 第8-11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 研究说明 | 第11页 |
1.3.1 研究方法与相关理论 | 第11页 |
1.3.2 资源来源 | 第11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2 导入:美感与美的主客之争 | 第13-20页 |
2.1 “主客之争”何以发生 | 第13-15页 |
2.1.1 寻根:马克思主义美学 | 第13-14页 |
2.1.2 发端:“向苏联学习” | 第14页 |
2.1.3 规训:社会审美理想 | 第14-15页 |
2.2 主观论与客观论的对垒 | 第15-18页 |
2.2.1 “美在于心抑在于物” | 第15-16页 |
2.2.2 寻找美的客观性 | 第16-17页 |
2.2.3 实践派社会性突围 | 第17-18页 |
2.3 主客之争渐行渐远 | 第18-20页 |
2.3.1 时代语境转向 | 第18页 |
2.3.2 主观派孤掌难鸣 | 第18-19页 |
2.3.3 实践派异军突起 | 第19-20页 |
3 流变:二元对立与共生共存 | 第20-29页 |
3.1 从属论:追问美与美感的本源 | 第20-21页 |
3.1.1 美感是美的婢女 | 第20页 |
3.1.2 美感先于美产生 | 第20-21页 |
3.1.3 第一性与第二性 | 第21页 |
3.2 等同论:美就是美感 | 第21-24页 |
3.2.1 审美律动的交融 | 第22页 |
3.2.2 逻辑关系的替代 | 第22-23页 |
3.2.3 审美愉悦的等同 | 第23-24页 |
3.3 生成论:共生与共存 | 第24-29页 |
3.3.1 差异与生成 | 第24-26页 |
3.3.2 同一与统一 | 第26-27页 |
3.3.3 存在与对话 | 第27-29页 |
4 重构:美与美感的艺术显现 | 第29-39页 |
4.1 颠覆与重构 | 第29-33页 |
4.1.1 分析美学的消解 | 第29-31页 |
4.1.2 现代艺术的嘲讽 | 第31-32页 |
4.1.3 解构主义祛中心 | 第32-33页 |
4.2 美本质的重构 | 第33-36页 |
4.2.1 美在关系 | 第33-34页 |
4.2.2 美感的去蔽 | 第34-35页 |
4.2.3 艺术的显现 | 第35-36页 |
4.3 显象的自由显现 | 第36-39页 |
4.3.1 显象与游戏 | 第36-37页 |
4.3.2 显现的包容性 | 第37-38页 |
4.3.3 显现的成全 | 第38-39页 |
5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