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材料论文--非金属材料论文--混凝土及混凝土制品论文

绿色生态混凝土试验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23页
    1.1 立题依据及研究的目的、意义第11-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9页
        1.2.1 多孔混凝土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2 绿色生态混凝土配制方法研究现状第15-17页
        1.2.3 绿色生态混凝土性能研究现状第17-19页
        1.2.4 绿色生态混凝土降碱技术研究现状第19页
    1.3 存在的问题第19-20页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0-23页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0-21页
        1.4.2 技术路线第21-23页
2 原材料性能及试验方法第23-31页
    2.1 试验原材料及其基本性能第23-25页
        2.1.1 水泥第23-24页
        2.1.2 骨料第24-25页
        2.1.3 掺合料第25页
    2.2 试验方法第25-29页
        2.2.1 骨料性能试验第25页
        2.2.2 胶凝材料流变性能试验第25-27页
        2.2.3 绿色生态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第27页
        2.2.4 孔隙率测试方法第27-28页
        2.2.5 透水系数测试方法第28-29页
    2.3 本章小结第29-31页
3 胶凝材料复合体系组成与性能研究第31-47页
    3.1 掺合料单掺胶凝材料组合体系流变性能研究第31-37页
        3.1.1 流变性能试验研究第31-34页
        3.1.2 力学性能试验研究第34-37页
    3.2 粉煤灰与矿渣复掺胶凝材料组合体系流变性能试验第37-46页
        3.2.1 流变性能试验第37-44页
        3.2.2 力学性能试验研究第44-46页
    3.3 本章小结第46-47页
4 绿色生态混凝土性能研究第47-61页
    4.1 绿色生态混凝土透水性能第47-48页
    4.2 绿色生态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第48-55页
        4.2.1 粗骨料粒径对绿色生态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第48页
        4.2.2 胶凝材料总量对绿色生态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第48-51页
        4.2.3 胶凝材料组合体系对绿色生态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第51-52页
        4.2.4 水胶比对绿色生态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第52-54页
        4.2.5 有效孔隙率对绿色色生态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第54-55页
    4.3 绿色生态混凝土破坏机理研究第55-58页
        4.3.1 绿色生态混凝土破坏机理第55-57页
        4.3.2 提高绿色生态混凝土性能途径第57-58页
    4.4 本章小结第58-61页
5 绿色生态混凝土配制技术第61-81页
    5.1 绿色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第61-71页
        5.1.1 绿色生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理第61-62页
        5.1.2 绿色生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第62-68页
        5.1.3 配合比设计优化第68-71页
    5.2 绿色生态混凝土制备技术第71-73页
        5.2.1 投料方式第71-72页
        5.2.2 搅拌时间第72页
        5.2.3 成型方式第72页
        5.2.4 绿色生态混凝土养护第72-73页
    5.3 绿色生态混凝土降碱技术第73-78页
    5.4 绿色生态混凝土植草种植第78-80页
    5.5 本章小结第80-81页
6 结论与展望第81-83页
    6.1 结论第81-82页
    6.2 展望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9页
致谢第89-9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与发表论文情况第91-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生物燃料电池电极材料的优化研究
下一篇:SO2和H2O对Mn-Ge/TiO2低温SCR催化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