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1. 绪论 | 第8-11页 |
| ·研究背景、意义及目的 | 第8-9页 |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9页 |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9-11页 |
|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 ·技术路线 | 第10-11页 |
| 2. 文化创意产业与产业竞争力理论研究综述 | 第11-21页 |
| ·文化创意产业理论综述 | 第11-15页 |
| ·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 | 第11-14页 |
| ·文化创意产业的形成发展条件 | 第14-15页 |
| ·产业竞争力研究综述 | 第15-21页 |
| ·关于产业竞争力的理解与定义 | 第15-16页 |
| ·产业竞争力的模型研究 | 第16-21页 |
| 3. 北京市、上海市电影产业竞争力的比较研究 | 第21-36页 |
| ·电影产业概述 | 第21-24页 |
| ·电影产业的内涵 | 第21-22页 |
| ·电影产业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重要地位 | 第22-23页 |
| ·电影产业竞争力研究综述 | 第23-24页 |
| ·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历程 | 第24-27页 |
| ·萌芽和起步阶段(1905年-1949年) | 第24-25页 |
| ·曲折发展阶段(1949年-1978年) | 第25页 |
| ·恢复阶段(1978年-1992年) | 第25页 |
| ·市场化向产业化改革阶段(1992年-2001年) | 第25-26页 |
| ·探索前进阶段(2001年-至今) | 第26-27页 |
| ·波特的"钻石模型" | 第27-29页 |
| ·生产要素条件 | 第27页 |
| ·需求条件 | 第27-28页 |
| ·相关及支持性产业 | 第28页 |
| ·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状况 | 第28页 |
| ·机会和政府 | 第28-29页 |
| ·基于"钻石模型"的北京市、上海市电影产业竞争力比较 | 第29-36页 |
| ·生产要素条件比较 | 第29-30页 |
| ·需求条件比较 | 第30-32页 |
| ·相关及支持性产业比较 | 第32-33页 |
| ·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状况比较 | 第33-36页 |
| 4. 提高我国电影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分析 | 第36-41页 |
| ·北京市、上海市电影产业竞争力比较的启示 | 第36页 |
| ·我国电影产业竞争力存在的问题 | 第36-38页 |
| ·缺乏复合型电影人才 | 第36-37页 |
| ·电影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 | 第37页 |
| ·电影产业链不完善,后电影产品开发不足 | 第37页 |
| ·电影管理体制不健全,企业经营理念薄弱 | 第37-38页 |
| ·提高我国电影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 第38-41页 |
| ·建立完善用人体制,培育优秀电影人才 | 第38页 |
| ·提高影片质量,积极挖掘潜在市场 | 第38-39页 |
| ·提高相关与支持性产业对电影产业的合作 | 第39页 |
| ·促进投资、加强电影企业的优化和重组 | 第39-41页 |
| 5. 结论 | 第41-43页 |
| ·基本结论 | 第41页 |
| ·不足之处 | 第41-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 后记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