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内燃机论文--燃气轮机(燃气透平)论文--构造论文

高压涡轮叶顶间隙气动及传热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24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2页
    1.2 国内外研究与发展现状第12-22页
        1.2.1 涡轮叶顶间隙流动认识第13-16页
        1.2.2 涡轮叶顶间隙流动及传热控制第16-22页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22页
    1.4 本章小结第22-24页
第2章 研究方法与验证第24-31页
    2.1 叶顶二维凹槽模型构建及数值验证第24-26页
        2.1.1 凹槽模型构建第24页
        2.1.2 数值验证第24-26页
    2.2 平面叶栅实验及分析方法第26-28页
        2.2.1 非对向测量探针校正第26-28页
        2.2.2 实验方案数值方法验证第28页
    2.3 边界条件与物性第28-29页
    2.4 本章小结第29-31页
第3章 叶顶间隙模型分析第31-47页
    3.1 引言第31页
    3.2 凹槽间隙模型流动分析第31-38页
        3.2.1 凹槽间隙二维流线第31-33页
        3.2.2 凹槽间隙损失分布第33-34页
        3.2.3 凹槽间隙总参数分析第34-38页
    3.3 壁面运动对间隙流动影响第38-41页
        3.3.1 二维流线第38-39页
        3.3.2 损失分布第39-40页
        3.3.3 总参数分析第40-41页
    3.4 凹槽间隙气膜冷却第41-46页
        3.4.1 吹风比对间隙传热影响第42-43页
        3.4.2 冷气孔位置对间隙传热影响第43-45页
        3.4.3 冷气孔方向对间隙传热影响第45-46页
    3.5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4章 涡轮叶栅叶顶间隙实验研究第47-59页
    4.1 引言第47页
    4.2 实验装置介绍及数据处理第47-49页
        4.2.1 实验装置介绍第47-48页
        4.2.2 数据处理第48-49页
    4.3 肋条叶顶实验研究第49-53页
        4.3.1 实验方案第49页
        4.3.2 实验结果分析第49-52页
        4.3.3 间隙泄漏流动分析第52-53页
    4.4 叶顶喷气实验研究第53-57页
        4.4.1 实验方案第53-54页
        4.4.2 实验结果分析第54-55页
        4.4.3 间隙泄漏流动分析第55-57页
    4.5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5章 动叶叶顶间隙泄漏流动研究第59-77页
    5.1 引言第59页
    5.2 泄漏流动被动控制研究第59-67页
        5.2.1 肋条高度第60-63页
        5.2.2 凹槽起始位置第63-65页
        5.2.3 凹槽尾缘结构第65-67页
    5.3 泄漏流动主动控制研究第67-71页
        5.3.1 平面叶顶气膜冷却第67-70页
        5.3.2 凹槽叶顶气膜冷却第70-71页
    5.4 叶顶传热分析第71-75页
        5.4.1 计算模型第71-73页
        5.4.2 计算结果分析第73-75页
    5.5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结论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第82-84页
致谢第84-85页
个人简历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直流喷嘴的加工表面形貌及其对液流喷射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山岳型风景区的历史文脉传承--以武当山名山风景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