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目标 | 第15-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研究目标 | 第15-16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8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5 研究创新与局限 | 第18-20页 |
1.5.1 研究创新 | 第18页 |
1.5.2 研究局限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内部控制及财务舞弊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26页 |
2.1 内部控制相关理论 | 第20-22页 |
2.1.1. 国内内部控制制度的演进 | 第20页 |
2.1.2 内部控制概念及目的 | 第20-21页 |
2.1.3 内部控制的基本内容 | 第21-22页 |
2.2 财务舞弊基本理论 | 第22-23页 |
2.2.1 财务舞弊的相关概念 | 第22-23页 |
2.2.2 财务舞弊的相关理论 | 第23页 |
2.3 财务舞弊与内部控制相关性理论分析 | 第23-26页 |
2.3.1. 财务舞弊与内部控制的相互作用 | 第23-24页 |
2.3.2 内部控制五要素与财务舞弊的关联性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金亚科技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 第26-45页 |
3.1 金亚科技公司简介 | 第26页 |
3.2 金亚科技财务舞弊过程分析 | 第26-34页 |
3.2.1 舞弊的动机 | 第27-29页 |
3.2.2 舞弊的事实 | 第29-31页 |
3.2.3 舞弊的后果 | 第31-34页 |
3.3 从内部控制角度分析金亚科技舞弊的机会 | 第34-45页 |
3.3.1 内部环境视角的分析 | 第34-39页 |
3.3.2 风险评估程序视角的分析 | 第39-41页 |
3.3.3 控制活动视角的分析 | 第41-43页 |
3.3.4 信息与沟通视角的分析 | 第43-44页 |
3.3.5 内部监督视角的分析 | 第44-45页 |
第四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5-50页 |
4.1 研究结论 | 第45页 |
4.2 政策建议 | 第45-50页 |
4.2.1 加强内部控制环境建设 | 第45-47页 |
4.2.2 严格执行风险评估程序 | 第47-48页 |
4.2.3 将控制活动贯穿于整个公司运营 | 第48页 |
4.2.4 建立有效信息系统,注重全方位沟通 | 第48-49页 |
4.2.5 完善内部监督与评价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