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页 |
1.3 论文研究的方法和框架 | 第13-18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4-18页 |
第二章 山西省城镇内古代公共建筑景观特征分类及其周边环境现状分析 | 第18-30页 |
2.1 大体量古代公共建筑分类及其周边环境现状 | 第18-25页 |
2.1.1 单体类古建筑 | 第19-22页 |
2.1.2 群体类古建筑 | 第22-25页 |
2.2 小体量古代公共建筑分类及其周边环境现状 | 第25-28页 |
2.2.1 单体类古建筑 | 第25-26页 |
2.2.2 小型单组庙宇 | 第26-28页 |
2.3 小结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古建筑周边环境景观特征及要素分析 | 第30-44页 |
3.1 古建筑周边环境的景观特征 | 第31-32页 |
3.2 自然环境 | 第32-34页 |
3.2.1 植被 | 第32-33页 |
3.2.2 山体、水体 | 第33-34页 |
3.3 人工环境 | 第34-42页 |
3.3.1 本体院落环境 | 第34页 |
3.3.2 基础设施 | 第34-36页 |
3.3.3 周边景观要素分析 | 第36-40页 |
3.3.4 周边建筑风貌协调 | 第40-42页 |
3.4 小结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古代公共建筑周边环境景观设计模式分类及案例对比分析 | 第44-60页 |
4.1 古代公共建筑分类实例列表 | 第44-57页 |
4.1.1 古代公共建筑群类实例列表对比分析 | 第44-50页 |
4.1.2 古代公共建筑高耸类实例列表对比分析 | 第50-54页 |
4.1.3 古代公共建筑小体量类实例列表对比分析 | 第54-57页 |
4.2 古代公共建筑周边景观配置模式 | 第57-60页 |
第五章 山西润城镇东岳庙周边环境景观设计 | 第60-74页 |
5.1 润城镇及东岳庙概况 | 第60-63页 |
5.2 东岳庙格局演变 | 第63-64页 |
5.2.1 明清时期建筑格局 | 第63-64页 |
5.2.2 东岳庙历史沿革 | 第64页 |
5.3 东岳庙现状 | 第64-66页 |
5.4 改造方案 | 第66-74页 |
5.4.1 古建筑周边环境景观设计应以古建筑自身文化内涵为基础 | 第66-68页 |
5.4.2 公众参与性对古建筑及周边环境景观设计的影响 | 第68-69页 |
5.4.3 古建筑周边环境景观设计的改进策略 | 第69-7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6.1 中国古代公共建筑周边环境景观设计模式现状 | 第74页 |
6.2 古代公共建筑周边环境景观设计模式的改革与发展前景 | 第74-76页 |
6.2.1 从建筑本体自身保护到周边环境的整体保护 | 第74-75页 |
6.2.2 突出地域历史文化特征,延续传统文化精华 | 第75页 |
6.2.3 结合有形文化与无形文化统一发展 | 第75页 |
6.2.4 新城、旧城协调发展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插图、表目录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