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西安市污水资源化利用外部效果测算分析与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9-19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的背景第9页
        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0-13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0-11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1-13页
    1.3 国内外污水资源化利用现状评述第13-16页
        1.3.1 污水资源化内涵第13页
        1.3.2 国内外污水资源化状况及面临的问题第13-16页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技术路线图第16-19页
        1.4.1 主要研究内容第16页
        1.4.2 研究技术路线图第16-19页
2 相关理论概述第19-25页
    2.1 外部效果的理论解读第19-22页
        2.1.1 外部效果的内涵第19页
        2.1.2 外部效果的特征第19-20页
        2.1.3 外部效果产生的原因第20-21页
        2.1.4 外部效果内部化的措施第21-22页
    2.2 循环经济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2-25页
        2.2.1 循环经济理论第22-23页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3-25页
3 西安市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整体分析第25-39页
    3.1 污水资源化利用途径及利用模式分类第25-31页
        3.1.1 污水资源化利用途径第25-26页
        3.1.2 集中式的污水资源化利用模式第26-28页
        3.1.3 分散式的污水资源化利用模式第28-31页
    3.2 西安市污水资源化利用的典型性分析第31-34页
        3.2.1 西安市经济实力的典型性第31-32页
        3.2.2 再生水生产条设件的典型性第32-33页
        3.2.3 生态条件的典型性第33-34页
    3.3 污水资源化利用外部效果的具体表现分析第34-36页
    3.4 污水资源化补贴的必要性与合理性第36-39页
        3.4.1 污水资源化补贴的必要性第36-37页
        3.4.2 污水资源化补贴的合理性第37-39页
4 污水资源化利用的外部效果价值测度方法研究第39-55页
    4.1 外部效果测算方法第39-40页
        4.1.1 费用支出法第39页
        4.1.2 条件价值法第39页
        4.1.3 替代(影子)工程法第39-40页
        4.1.4 恢复费用法第40页
        4.1.5 市场价值法(生产率变动法)第40页
        4.1.6 人力资本法(工资损失法)第40页
    4.2 污水资源化利用外部效果测算方法研究第40-55页
        4.2.1 基于损害的水环境污染损失核算方法第40-46页
        4.2.2 基于成本的水污染损失核算方法第46-48页
        4.2.3 基于条件价值法核算方法第48-53页
        4.2.4 三种测算方法的优劣分析第53-55页
5 污水资源化利用外部效果测算实证分析第55-71页
    5.1 集中式污水资源化利用之典型——西安浐灞生态区再生水利用体系建设第55-60页
        5.1.1 西安浐灞生态区及其再生水利用体系概况第55-56页
        5.1.2 浐灞生态园区污水资源化利用外部效果测算实证分析第56-58页
        5.1.3 浐灞生态区再生水利用费用效益分析第58-60页
    5.2 分散式污水资源化利用之典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草堂校区第60-68页
        5.2.1 项目概况第60-61页
        5.2.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草堂校区污水资源化利用外部效果测算实证分析第61-65页
        5.2.3 项目的国民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第65-68页
    5.3 污水资源化利用外部效果内部化对策与建议第68-71页
        5.3.1 财政补贴力度合理化第68页
        5.3.2 提供优惠政策第68页
        5.3.3 建立合理的水价格体系第68-69页
        5.3.4 鼓励民众参与、推动行业发展第69页
        5.3.5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意识第69-71页
6 结论及展望第71-73页
    6.1 结论第71页
    6.2 研究的不足之处及研究展望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9页
附录 1第79-83页
附录 2第83-87页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7-89页
致谢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型机电产品包装箱力学性能研究与结构优化设计
下一篇:分层生物滴滤池处理生活污水强化脱氮除磷工艺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