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人口学论文--世界各国人口调查及其研究论文--中国人口论文--人口问题研究论文

可持续视角下区域人口空间结构演化机制与优化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6-36页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第16-18页
        1.1.1 研究背景第16-17页
        1.1.2 问题提出第17-18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8-20页
        1.2.1 研究目的第18-19页
        1.2.2 研究意义第19-20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第20-31页
        1.3.1 人口空间结构演化模式与演化机制的研究第21-23页
        1.3.2 城市人口密度模型的研究第23-26页
        1.3.3 人口空间结构优化战略研究第26-28页
        1.3.4 人口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第28-29页
        1.3.5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第29-31页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31-36页
        1.4.1 研究内容第31-32页
        1.4.2 研究方法第32-33页
        1.4.3 技术路线第33-36页
第2章 基本理论分析与研究框架构建第36-51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36-41页
        2.1.1 区域的概念及属性第36页
        2.1.2 人口空间结构的含义与特征分析第36-39页
        2.1.3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维度界定第39-41页
    2.2 可持续视角下区域人口空间结构演化的相关理论分析第41-45页
        2.2.1 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理论第41-42页
        2.2.2 古典区位理论第42-43页
        2.2.3 现代空间经济学理论第43-44页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44-45页
    2.3 可持续视角下区域人口空间结构演化与优化的研究框架第45-50页
        2.3.1 区域人口空间结构演化的要素分析框架第45-47页
        2.3.2 区域人口空间结构演化与优化的理论分析框架搭建第47-48页
        2.3.3 区域人口空间结构可持续性评判的概念模型第48-50页
    2.4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3章 可持续视角下区域人口空间结构演化机制研究第51-78页
    3.1 人口空间结构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第51-57页
        3.1.1 人口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第51-53页
        3.1.2 人口空间结构与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第53-57页
    3.2 区域人口空间结构演化过程分析第57-67页
        3.2.1 演化过程的定性分析第58-66页
        3.2.2 演化过程的定量描述第66-67页
    3.3 可持续视角下区域人口空间结构的演化机制分析第67-73页
        3.3.1 可持续视角下区域人口空间结构演化的驱动来源第67-71页
        3.3.2 可持续视角下区域人口空间结构的动力演化机制第71-73页
    3.4 城市人口可持续增长概念模型框架的构建第73-76页
        3.4.1 模型构建的理论基础第73-74页
        3.4.2 城市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第74-75页
        3.4.3 概念模型的框架设计第75-76页
    3.5 本章小结第76-78页
第4章 可持续视角下区域人口空间结构演化密度模型的改进第78-96页
    4.1 模型改进的整体思路第78页
    4.2 模型改进的理论基础第78-82页
        4.2.1 Clark 单中心密度函数第78-79页
        4.2.2 多中心密度模型的合成方法第79-80页
        4.2.3 传统区域多中心密度函数的比较与改进第80-81页
        4.2.4 Alperovich 的人口密度梯度概念模型第81-82页
    4.3 区域发展中心城市的筛选方法第82-86页
        4.3.1 空间自相关分析的基本方法第82-85页
        4.3.2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第85-86页
    4.4 可持续视角下人口密度梯度回归模型的构建第86-94页
        4.4.1 指标选取第86-91页
        4.4.2 数据准备与模型建立第91-93页
        4.4.3 中心城市集聚与扩散能力的识别第93-94页
    4.5 改进的区域人口空间结构演化密度模型的建立第94-95页
    4.6 本章小结第95-96页
第5章 可持续视角下区域人口空间结构的合理性评价与优化第96-114页
    5.1 区域人口空间结构优化的含义与特征第97-98页
        5.1.1 区域人口空间结构优化的含义第97页
        5.1.2 区域人口空间结构优化的特征第97-98页
    5.2 优化总体目标与原则第98-102页
        5.2.1 结构优化的总体目标第98-100页
        5.2.2 区域人口空间结构优化的原则第100-102页
    5.3 可持续视角下区域人口空间结构的合理性评价第102-107页
        5.3.1 可持续视角下区域人口空间结构合理性评价的内涵第102页
        5.3.2 可持续视角下区域人口空间结构合理性评价方法第102-104页
        5.3.3 模型结果分析第104-106页
        5.3.4 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对人口空间结构的贡献度分析第106-107页
        5.3.5 模型分析要点第107页
    5.4 可持续视角下区域人口空间结构优化与政府调控第107-113页
        5.4.1 可持续视角下区域人口空间结构多目标规划模型的构建第108-109页
        5.4.2 政府在优化过程中的调控作用第109-112页
        5.4.3 政府在优化过程中的调控手段第112-113页
    5.5 本章小结第113-114页
第6章 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第114-145页
    6.1 实证研究地区概况第114-116页
    6.2 广东省人口空间结构演化的机制分析第116-121页
        6.2.1 城市人口可持续增长的驱动建模第116-118页
        6.2.2 模型结果分析第118-121页
    6.3 珠三角人口密度模型应用分析第121-133页
        6.3.1 珠三角人口分布现状第121-125页
        6.3.2 珠三角人口密度模型的验证第125-133页
    6.4 广东省人口空间结构合理性评价与优化第133-140页
        6.4.1 广东省人口空间结构合理性评价第133-137页
        6.4.2 区域人口空间结构多目标优化实证研究第137-140页
    6.5 广东省区域人口空间结构优化的政策支持第140-144页
        6.5.1 经济结构优化的政策支持第140-141页
        6.5.2 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支持第141-142页
        6.5.3 环境资源保护的政策支持第142-144页
    6.6 本章小结第144-145页
结论第145-147页
参考文献第147-158页
附录 1第158-159页
附录 2第159-16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160-162页
致谢第162-163页
个人简历第163页

论文共1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省际劳动力迁移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律典“八字例”研究--以《唐律疏议》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