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真菌多样性及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初步研究

目录第5-7页
摘要第7-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各菌株所得化合物第13-17页
第一章 前言第17-24页
    一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第17-20页
    二 研究思路、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0-22页
    参考文献第22-24页
第二章 盐碱地真菌多样性及活性初步研究第24-41页
    一 样品来源第25页
    二 真菌分离第25-26页
    三 真菌的鉴定第26-29页
    四 抗菌活性的初步筛选第29-32页
    五 抗肿瘤活性初步筛选第32-33页
    六 化学筛选第33-37页
    讨论和小结第37-39页
    参考文献第39-41页
第三章 Aspergillus fumigates JH43 的化学成分研究第41-65页
    一 化合物结构分析与鉴定第41-57页
    二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57-60页
    讨论和小结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第四章 Aspergillus iizukaeKL33 的化学成分研究第65-81页
    一 化合物结构分析与鉴定第65-76页
    二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76-79页
    讨论和小结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1页
第五章 Penicillium janthinellumKL24 的化学成分研究第81-96页
    一 化合物结构分析与鉴定第81-91页
    二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91-93页
    讨论和小结第93-94页
    参考文献第94-96页
第六章 Aspergillus aculeatusWD5 的化学成分研究第96-108页
    一 化合物结构分析与鉴定第96-103页
    二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03-105页
    讨论和小结第105-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08页
第七章 Aspergillus clavatonanicuWD8 的化学成分研究第108-119页
    一 化合物结构分析与鉴定第108-114页
    二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14-117页
    讨论和小结第117-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19页
第八章 化合物的活性研究第119-129页
    一 新化合物的活性研究第119-120页
    二 secalonic acid F 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第120-124页
    讨论和小结第124-126页
    参考文献第126-129页
第九章 实验部分第129-137页
    一 实验仪器、材料与试剂第129-131页
    二 实验方法第131-135页
    参考文献第135-137页
综述 Hemi-secalonic acid 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第137-153页
    参考文献第148-153页
附录(新化合物谱图)第153-163页
    1. Aspergiketone第153-157页
    2. Iizukae A第157-160页
    3. Iizukae B第160-163页
结语与创新性第163-165页
致谢第165-167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67-168页

论文共1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凋亡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清胰汤干预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靳三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