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微波辅助共轭聚合物合成的条件优化及机理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前言第13-35页
    第一节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简介第13-16页
        1.1.1 发展历程第13-14页
        1.1.2 器件制备技术及存在的问题第14-15页
        1.1.3 聚芴类电致发光材料第15-16页
    第二节 微波化学的基本理论第16-22页
        1.2.1 微波加热方式及加热特点第16-19页
        1.2.2 微波加热机理第19页
        1.2.3 微波效应第19-22页
    第三节 微波在化学领域的应用第22-30页
        1.3.1 微波在聚合物合成中的应用第22-28页
            1.3.1.1 开环聚合第23-25页
            1.3.1.2 可控自由基聚合第25-26页
            1.3.1.3 逐步聚合第26-28页
        1.3.2 微波在 C-C 偶联聚合反应中的应用第28-30页
    第四节 微波反应所需仪器设备第30-33页
    第五节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第33-35页
        1.5.1 论文选题第33-34页
        1.5.2 主要内容第34-35页
第二章 微波辅助Suzuki聚合反应及机理研究第35-59页
    第一节 引言第35-37页
    第二节 微波辅助Suzuki聚合中模型聚合物的相关合成第37-41页
        2.2.1 溴代单体及硼化单体的合成第37-38页
        2.2.2 溴代单体及硼化单体的结构表征第38-39页
        2.2.3 模型聚合物的合成过程第39-41页
    第三节 微波条件下各反应参数对Suzuki聚合的影响第41-50页
        2.3.1 仪器参数的调节第41-47页
            2.3.1.1 微波反应模式对 Suzuki 聚合的影响第41-43页
            2.3.1.2 微波功率对 Suzuki 聚合的影响第43-44页
            2.3.1.3 反应温度对 Suzuki 聚合的影响第44-45页
            2.3.1.4 反应时间对 Suzuki 聚合的影响第45-47页
        2.3.2 反应体系内部参数的调节第47-50页
            2.3.2.1 溶剂种类对 Suzuki 聚合的影响第47-48页
            2.3.2.2 催化剂种类及其浓度对 Suzuki 聚合的影响第48-49页
            2.3.2.3 反应原料投料比及氧气对 Suzuki 聚合反应的影响第49-50页
    第四节 Suzuki 聚合反应中材料的表征第50-55页
        2.4.1 凝胶渗透色谱(GPC)数均分子量及分散度表征第50-52页
        2.4.2 核磁、红外、吸收发射光谱聚合物结构表征第52-55页
    第五节 微波加速Suzuki聚合的机理研究第55-57页
    第六节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三章 微波辅助 Yamamoto 聚合及 Suzuki 聚合反应中不溶凝胶的研究第59-77页
    第一节 引言第59-62页
    第二节 微波辅助 Yamamoto 聚合中模型聚合物的合成、聚合条件的调节及表征第62-68页
        3.2.1 微波辅助 Yamamoto 偶联合成 PDHF第62-63页
        3.2.2 微波辅助 Yamamoto 聚合条件的调节第63-65页
            3.2.2.1 反应模式对 Yamamoto 聚合的影响第63-64页
            3.2.2.2 反应时间对 Yamamoto 聚合的影响第64-65页
        3.2.3 聚合物的结构表征第65-68页
    第三节 微波辅助Suzuki聚合反应中不溶凝胶的研究第68-73页
        3.3.1 不溶凝胶的状态、溶胀比及组成元素第68-70页
        3.3.2 不溶凝胶的红外光谱第70-71页
        3.3.3 不溶凝胶的热力学性质第71-73页
    第四节 不溶凝胶生成的可能机理第73-75页
    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第四章 微波辅助氧化偶联聚合及机理研究第77-95页
    第一节 引言第77-80页
    第二节 微波辅助氧化偶联聚合及其聚合条件调节第80-87页
        4.2.1 FeCl_3辅助氧化偶联聚合的相关合成第80-81页
        4.2.2 微波条件下各反应参数的调节第81-87页
            4.2.2.1 仪器参数的调节第81-84页
            4.2.2.2 反应体系内部参数的调节第84-87页
    第三节 FeCl_3辅助氧化偶联聚合反应中材料的表征第87-91页
        4.3.1 数均分子量及分散度表征第87-88页
        4.3.2 聚合物结构及热力学性质表征第88-90页
        4.3.3 XPS 测试对残余 Fe 催化剂的检测第90-91页
    第四节 FeCl_3辅助氧化偶联聚合的机理及三种聚合方法的对比第91-94页
    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94-95页
第五章 实验用试剂和测试仪器第95-97页
    第一节 实验所用试剂及药品第95页
    第二节 实验用测试仪器第95-97页
参考文献第97-119页
作者简历第11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119-123页
致谢第123-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梯度逆流色谱及相关联用技术在中草药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超分子体系稳定性的AFM单分子力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