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缩写对照表 | 第8-10页 |
中文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4-34页 |
1.1 前言 | 第14-16页 |
1.2 脂肪酸受体研究进展 | 第16-24页 |
1.2.1 FFA2(GPR43) | 第16-17页 |
1.2.2 FFA3(GPR41) | 第17-19页 |
1.2.3 GPR84 | 第19-21页 |
1.2.4 GPR120 | 第21-24页 |
1.3 GPR40受体研究进展 | 第24-32页 |
1.3.1 GPR40基因和蛋白信息 | 第24-25页 |
1.3.2 GPR40是调控胰岛素分泌的胰岛细胞内源受体 | 第25页 |
1.3.3 GPR40和糖脂毒性的矛盾—争论不休 | 第25-27页 |
1.3.4 FFAs通过GPR40增强二次胰岛素分泌 | 第27-28页 |
1.3.5 GPR40下游信号激活机制 | 第28-29页 |
1.3.6 GPR40信号特性:可能比线性模型更复杂 | 第29-30页 |
1.3.7 GPR40在非β细胞中的潜在作用 | 第30-31页 |
1.3.8 当前趋势和未来Ⅱ型糖尿病基于GPR40药理治疗的展望 | 第31-32页 |
1.4 本课题研宄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32-34页 |
第二章 游离脂肪酸受体GPR40对胰岛B细胞胰岛素合成和分泌调控机制 | 第34-64页 |
2.1 前言 | 第34-35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35-40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35-37页 |
2.2.2 实验方法 | 第37-40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40-61页 |
2.3.1 亚油酸刺激增强forskolin激活荧光素报告基因 | 第40-41页 |
2.3.2 游离脂肪酸和GW9508增强forskolin激活的荧光素酶活性 | 第41-42页 |
2.3.3 亚油酸激活Ca~(2+)敏感PDE1 | 第42-45页 |
2.3.4 Gs蛋白亚基不参与亚油酸的荧光素酶活性增强作用 | 第45-46页 |
2.3.5 LA激活Gq蛋白引起GPR40协同作用,Gβγ亚基也参与其中 | 第46-48页 |
2.3.6 PKC在LA介导荧光素活性增强作用中起重要作用 | 第48-49页 |
2.3.7 LA介导的CREB活性增强通过Gq/PKC信号途径 | 第49-52页 |
2.3.8 磷酸化激酶C通过磷酸化CREB的关键位点发挥作用 | 第52-53页 |
2.3.9 亚油酸协同GLP-1激动剂艾塞那肽激活CREB转录活性 | 第53-55页 |
2.3.10 亚油酸增强艾塞那肽激活荧光素活性作用通过Gq,PKC,Ca~(2+) | 第55-56页 |
2.3.11 亚油酸通过PKC发挥增强艾塞那肽或Forskolin胰岛素分泌作用 | 第56-57页 |
2.3.12 Gq基因敲除小鼠胰岛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增强现象消失 | 第57-58页 |
2.3.13 艾塞那肽和利拉鲁肽的结构和功能 | 第58-60页 |
2.3.14 利拉鲁肽棕榈酸或亚油酸修饰通过GPR40发挥功能 | 第60-61页 |
2.4 讨论 | 第61-64页 |
第三章 GPR40的配体依赖和配体不依赖型内吞的作用机制 | 第64-79页 |
3.1 前言 | 第64-65页 |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65-68页 |
3.2.1 材料 | 第65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65-68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68-77页 |
3.3.1 GPR40功能鉴定及内吞 | 第68-69页 |
3.3.2 GPR40在HEK293和β-TC-6细胞呈现组成型和配体依赖型内吞 | 第69-71页 |
3.3.3 FITC标记GPR40的组成型和配体依赖型内吞 | 第71-72页 |
3.3.4 Arrestin-3参与GPR40配体依赖型内吞 | 第72-73页 |
3.3.5 GRK2参与GPR40的配体依赖型内吞 | 第73-75页 |
3.3.6 GPR40的内吞与Rab4/Rab5-mcherry共定位 | 第75-77页 |
3.4 讨论 | 第77-79页 |
第四章 全文总结 | 第79-82页 |
4.1 本文的创新点 | 第79-80页 |
4.2 本文的不足及后续工作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102页 |
作者简介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