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基于席夫碱结构的新型光致变色体系和金属离子荧光探针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主要符号对照表第9-10页
第1章 引言第10-36页
    1.1 席夫碱类化合物简介第10-14页
        1.1.1 席夫碱类化合物的合成第10-11页
        1.1.2 席夫碱类化合物的配位特性与应用第11-14页
    1.2 光致变色材料简介第14-20页
        1.2.1 经典光致变色体系第14-19页
        1.2.2 新型光致变色体系第19-20页
    1.3 金属离子荧光探针的研究现状第20-34页
        1.3.1 金属离子荧光探针简介第20-21页
        1.3.2 金属离子荧光探针的设计思路第21-33页
        1.3.3 金属离子荧光探针的发展趋势第33-34页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和方案第34-35页
    1.5 本论文的创新点第35-36页
第2章 基于罗丹明 B 酰肼水杨醛席夫碱-金属离子络合物的光致变色体系第36-53页
    2.1 引言第36-37页
    2.2 实验部分第37-39页
        2.2.1 试剂第37页
        2.2.2 仪器第37-38页
        2.2.3 化合物合成第38-39页
        2.2.4 光致变色体系的制备第39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9-51页
        2.3.1 罗丹明 B 酰肼-4-N, N-二乙胺基水杨醛席夫碱锌离子络合物的光致变色现象和机理研究第39-44页
        2.3.2 金属离子对光致变色体系的影响第44-46页
        2.3.3 温度对光致变色体系的影响第46-47页
        2.3.4 溶剂对光致变色体系的影响第47-48页
        2.3.5 取代基对光致变色体系的影响第48-50页
        2.3.6 光致变色体系的抗疲劳性研究第50-51页
    2.4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3章 固体基质上罗丹明 B 酰肼水杨醛席夫碱-金属离子络合物的光致变色及应用第53-59页
    3.1 引言第53页
    3.2 实验部分第53-54页
        3.2.1 试剂第53页
        3.2.2 仪器第53-54页
        3.2.3 光致变色体系的制备第54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4-58页
        3.3.1 固体基质上罗丹明 B 酰肼水杨醛席夫碱-金属离子络合物的光致变色性能第54-56页
        3.3.2 固体光记录材料及防伪涂料第56-57页
        3.3.3 构建便携式日光紫外线强度测量仪第57-58页
    3.4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4章 基于水杨醛-2-吡啶肼席夫碱结构的锌离子荧光增强型探针第59-79页
    4.1 引言第59-60页
    4.2 实验部分第60-64页
        4.2.1 试剂第60页
        4.2.2 仪器第60-61页
        4.2.3 样品中的锌离子浓度测定第61页
        4.2.4 细胞样品的准备第61页
        4.2.5 化合物的合成第61-64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4-78页
        4.3.1 基于 3,5-二氯水杨醛-2-吡啶肼席夫碱的锌离子荧光增强型探针第64-72页
        4.3.2 基于 4-异丁基-2,6-二醛基苯酚-二-2-吡啶肼席夫碱的锌离子荧光增强型探针第72-78页
    4.4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5章 基于香豆素醛苯甲酰肼席夫碱结构的铜离子比率型荧光探针第79-92页
    5.1 引言第79-80页
    5.2 实验部分第80-82页
        5.2.1 试剂第80页
        5.2.2 仪器第80页
        5.2.3 金属离子浓度测定第80-81页
        5.2.4 化合物合成第81-82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82-90页
        5.3.1 7-N, N-二乙胺基香豆素-3-苯甲酰肼席夫碱对铜离子光谱响应和机理研究第82-87页
        5.3.2 探针检测条件优化第87-89页
        5.3.3 铜离子检测的工作曲线及检测限第89-90页
        5.3.4 实际样品分析第90页
    5.4 本章小结第90-92页
第6章 全文总结第92-94页
参考文献第94-112页
致谢第112-114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14-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锂离子电池自支撑一维多孔碳与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研究
下一篇:自组装MUC1糖肽肿瘤疫苗的设计、合成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