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金属微纳结构的构建与表面等离激元手性光学传感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目录第7-9页
第一章 引言第9-40页
    1.1 表面等离激元及应用第9-16页
        1.1.1 表面等离激元第9-10页
        1.1.2 表面等离激元的应用第10-16页
    1.2 金属微纳结构的构建第16-20页
        1.2.1 电子束刻蚀第16页
        1.2.2 自组装方法第16-20页
    1.3 表面等离激元手性光学传感研究进展第20-33页
        1.3.1 分子手性传感研究的重要意义第20-21页
        1.3.2 电子束刻蚀的微纳结构及其手性光学传感研究第21-22页
        1.3.3 分子与纳米微粒复合结构及其手性光学传感研究第22-32页
        1.3.4 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第32-33页
    1.4 本论文研究的思路和内容第33页
    参考文献第33-40页
第二章 以金属纳米微粒为基元的三维手性结构的构建第40-51页
    2.1 金纳米颗粒的制备第40-43页
        2.1.1 金纳米棒长径比的测定第41-42页
        2.1.2 金纳米棒浓度的测定第42-43页
    2.2 磷脂分子模的制备第43页
    2.3 磷脂分子手性模板的结构调控第43-45页
    2.4 基于磷脂分子手性模板的金纳米棒螺旋超结构的构建第45-46页
    2.5 金纳米棒螺旋结构的圆二色光谱特性第46-49页
    2.6 小结第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第三章 金纳米棒螺旋结构的调控与巨圆二色光谱响应的实现第51-63页
    3.1 三维螺旋排列结构的调控第51-55页
        3.1.1 选取不同长径比的金纳米棒第51-54页
        3.1.2 调控金纳米棒之间的间距第54-55页
    3.2 巨圆二色光谱响应的形成条件和物理机理第55-60页
    3.3 小结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3页
第四章 分子与金属微纳结构复合体系中的表面等离激元光学活性与分子手性传感第63-79页
    4.1 基于金纳米棒螺旋排列结构的分子手性探测第63-69页
    4.2 金纳米棒肩并肩结构的分子手性传感第69-77页
    4.3 小结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79页
第五章 金纳米球一维寡聚体热点结构的构建及分子手性探测第79-98页
    5.1 金纳米球一维寡聚体热点结构的构建第79-85页
        5.1.1 一维寡聚体热点结构的制备第81页
        5.1.2 结构和光谱表征第81-85页
    5.2 金纳米球一维寡聚体热点处分子的手性光学转移和放大效应第85-92页
    5.3 基于热点效应的表面等离激元圆二色光谱与分子手性探测第92-94页
        5.3.1 手性分子单映体的高灵敏度探测和区分第92-93页
        5.3.2 手性分子单映体纯度的定量分析第93-94页
    5.4 小结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98页
结论第98-9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第99-101页
致谢第101-102页
作者简介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热带雨林的多维度SAR毁林检测技术研究
下一篇:PCU的合成及其相关笼状化合物C-H键直接衍生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