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缩略词 | 第7-10页 |
1 前言 | 第10-17页 |
1.1 干旱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植物的耐旱机制 | 第10-11页 |
1.2 根瘤菌与豆科作物的共生关系 | 第11-13页 |
1.3 干旱对根瘤生长的影响 | 第13-14页 |
1.4 山黧豆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6-17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7-26页 |
2.1 山黧豆的种植、处理和采样 | 第17页 |
2.1.1 山黧豆的选种及种植条件 | 第17页 |
2.1.2 对山黧豆进行结瘤处理和干旱处理 | 第17页 |
2.1.3 采样 | 第17页 |
2.2 三种不同品系山黧豆生长状况的统计分析及比较 | 第17-18页 |
2.3 山黧豆根瘤菌的提取及纯化 | 第18页 |
2.4 山黧豆根瘤菌种的鉴定 | 第18-19页 |
2.4.1 革兰氏阴性鉴定 | 第18页 |
2.4.2 山黧豆根瘤菌总DNA的提取 | 第18页 |
2.4.3 16SrDNA和nodA基因的克隆及测序 | 第18-19页 |
2.4.4 16SrDNA和nodA基因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 第19页 |
2.5 山黧豆根瘤组织显微结构观察 | 第19-20页 |
2.6 干旱胁迫后山黧豆生理指标检测 | 第20-24页 |
2.6.1 RWC检测 | 第20页 |
2.6.2 MDA含量的检测 | 第20页 |
2.6.3 O_2~(·-)和H_2O_2含量的检测 | 第20页 |
2.6.4 SOD活力的检测 | 第20-22页 |
2.6.5 CAT活性的检测 | 第22-23页 |
2.6.6 APX活性的检测 | 第23页 |
2.6.7 AsA含量的检测 | 第23页 |
2.6.8 GSH含量的检测 | 第23-24页 |
2.6.9 脯氨酸含量的检测 | 第24页 |
2.7 HPLC法检测ABA含量 | 第24-25页 |
2.8 HPLC法检测β-ODAP的含量 | 第25页 |
2.9 数据统计 | 第25-26页 |
3 实验结果 | 第26-40页 |
3.1 自然生长条件下三种不同品系山黧豆及其根瘤的形态特征 | 第26-27页 |
3.2 山黧豆根瘤的显微结构特征 | 第27-29页 |
3.3 根瘤菌的形态特征及菌落形态特征 | 第29-30页 |
3.4 山黧豆根瘤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30-33页 |
3.5 干旱胁迫对山黧豆生理活动的影响 | 第33-37页 |
3.6 干旱胁迫对结瘤和未结瘤山黧豆β-ODAP含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3.7 干旱胁迫对结瘤和未结瘤山黧豆ABA含量的影响 | 第38-40页 |
4 讨论 | 第40-44页 |
4.1 同一种根瘤菌在不同品系的山黧豆中表现宿主特异性 | 第40页 |
4.2 结瘤缓解干旱对山黧豆造成的氧化胁迫 | 第40-41页 |
4.3 山黧豆抗氧化机制对ROS的清除作用 | 第41页 |
4.4 结瘤能够提高山黧豆β-ODAP含量 | 第41-42页 |
4.5 ABA与β-ODAP的合成可能具有相互作用 | 第42-44页 |
5 结论 | 第44-45页 |
5.1 不同品系的山黧豆由于种系之间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结瘤能力 | 第44页 |
5.2 结瘤可以提高山黧豆体内的相对含水量 | 第44页 |
5.3 结瘤可以提高山黧豆干旱胁迫条件下的生理适应能力 | 第44页 |
5.4 β-ODAP作为一种抗逆物质提高山黧豆的抗旱性 | 第44-45页 |
6 展望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3页 |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