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超临界机组动态特性及模型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超临界机组控制方法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超临界机组动态机理建模 | 第16-28页 |
2.1 超临界机组简化模型引入 | 第16-18页 |
2.2 超临界锅炉水冷壁蓄热系数的计算 | 第18-23页 |
2.2.1 临界压力以下时工质各相态长度的计算 | 第18-20页 |
2.2.2 超临界压力时工质各相态长度的计算 | 第20页 |
2.2.3 水冷壁蓄热系数计算公式推导 | 第20-21页 |
2.2.4 水冷壁蓄热系数求解过程的具体操作 | 第21-23页 |
2.3 直流炉过热器蓄热系数的计算公式 | 第23页 |
2.4 直流炉蓄热系数实例计算 | 第23-26页 |
2.5 模型其他参数确定 | 第26-2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超临界机组燃烧系统动态特性分数阶模型辨识 | 第28-48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分数阶基本理论 | 第28-29页 |
3.3 频域法辨识 | 第29-39页 |
3.3.1 分数阶模型辨识求解过程 | 第30-33页 |
3.3.2 模型辨识举例 | 第33-35页 |
3.3.3 燃料-中间点温度/主汽压分数阶模型辨识 | 第35-38页 |
3.3.4 频域法辨识小结 | 第38-39页 |
3.4 时域法辨识 | 第39-47页 |
3.4.1 粒子群优化算法 | 第39-40页 |
3.4.2 辨识过程 | 第40-43页 |
3.4.3 燃料-中间点压力分数阶模型辨识 | 第43-47页 |
3.4.4 时域法辨识小结 | 第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超临界机组燃烧系统分数阶控制器设计 | 第48-59页 |
4.1 引言 | 第48页 |
4.2 超临界机组燃烧系统分数阶PID控制 | 第48-52页 |
4.2.1 PI~λD~μ控制器概况 | 第48-51页 |
4.2.2 超临界机组PI~λD~μ与PID控制效果对比 | 第51-52页 |
4.3 分数阶形式内模控制器 | 第52-58页 |
4.3.1 内模控制器的原理 | 第52-53页 |
4.3.2 内模控制器的主要性质 | 第53-54页 |
4.3.3 分数阶内模控制器的设计 | 第54-56页 |
4.3.4 超临界机组燃料-中间点压力分数阶内模控制 | 第56-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5.1 结论 | 第59-60页 |
5.2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科研情况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