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微泡水处理装置及其除藻实验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含藻水 | 第11-15页 |
1.1.1 富营养化及含藻水 | 第11-12页 |
1.1.2 含藻水的危害 | 第12-13页 |
1.1.3 除藻方法 | 第13-15页 |
1.2 电解微泡水处理技术概述 | 第15-17页 |
1.2.1 电解微泡水处理技术的历史 | 第15-16页 |
1.2.2 电解微泡水处理技术的特点 | 第16页 |
1.2.3 电解微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3 选题意义 | 第17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微泡水处理动力学分析 | 第19-27页 |
2.1 絮凝动力学分析 | 第19-21页 |
2.2 微泡气浮动力学分析 | 第21-26页 |
2.2.1 气浮接触区的流态对比分析 | 第21-22页 |
2.2.2 层流状态下的动力学分析 | 第22-24页 |
2.2.3 紊流状态下的动力学分析 | 第24-2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电解微泡气浮机理与装置 | 第27-41页 |
3.1 电解微泡气浮机理 | 第27-30页 |
3.1.1 微泡的形成 | 第27-28页 |
3.1.2 微泡与颗粒的粘附上浮 | 第28-30页 |
3.2 电解微泡气浮装置的设计 | 第30-37页 |
3.2.1 电极 | 第30-33页 |
3.2.2 电解槽 | 第33-36页 |
3.2.3 电源 | 第36-37页 |
3.2.4 辅助装置 | 第37页 |
3.3 电解微泡气浮水处理装置 | 第37-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实验研究 | 第41-55页 |
4.1 电解微泡除藻机理实验研究 | 第41-45页 |
4.1.1 实验原水及测试指标 | 第41-42页 |
4.1.2 电解微泡气浮除藻实验一 | 第42页 |
4.1.3 电解微泡气浮除藻实验二 | 第42页 |
4.1.4 混凝沉淀实验 | 第42-44页 |
4.1.5 混凝-电解微泡气浮除藻实验 | 第44页 |
4.1.6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4-45页 |
4.2 影响因素作用机理实验研究 | 第45-53页 |
4.2.1 电流密度的影响 | 第45-46页 |
4.2.2 电解时间的影响 | 第46-47页 |
4.2.3 电导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4.2.4 初始pH值的影响 | 第48-49页 |
4.2.5 极板间距的影响 | 第49-50页 |
4.2.6 静置时间的影响 | 第50-51页 |
4.2.7 电流密度与电解时间的组合实验 | 第51-5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五章 能耗分析 | 第55-63页 |
5.1 理论分析 | 第55-57页 |
5.1.1 单元电解电流 | 第55-56页 |
5.1.2 单元电解电压 | 第56-57页 |
5.2 能耗计算与分析 | 第57-60页 |
5.2.1 不同条件下的电解电压 | 第57-58页 |
5.2.2 计算与分析 | 第58-60页 |
5.3 节能措施 | 第60-6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6.1 总结 | 第63-64页 |
6.2 展望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