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极限平衡条分法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高填方土质路基沉降计算理论以及方法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3 路基填筑技术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高填方土质路基稳定性相关计算理论与方法 | 第17-33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土质边坡稳定性的极限平衡计算方法 | 第17-24页 |
2.2.1 瑞典圆弧法 | 第18-19页 |
2.2.2 简化Bishop法 | 第19-20页 |
2.2.3 Janbu法 | 第20-24页 |
2.3 路基变形特性和有限差分计算方法 | 第24-33页 |
2.3.1 土的应力-应变关系 | 第24-26页 |
2.3.2 土的变形特性 | 第26-27页 |
2.3.3 屈服准则与破坏准则 | 第27-31页 |
2.3.4 土的本构模型 | 第31页 |
2.3.5 有限差分法基本理论 | 第31-33页 |
第三章 高填方土质路基边坡稳定性研究 | 第33-42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工程概况与相关计算参数 | 第33页 |
3.3 模型建立与计算方案 | 第33-35页 |
3.3.1 基本理论和基本假定 | 第33-34页 |
3.3.2 模型尺寸和计算方案 | 第34-35页 |
3.4 计算结果分析 | 第35-40页 |
3.4.1 不同计算方法所得的安全系数对比分析 | 第35-36页 |
3.4.2 不同工况计算所得的安全系数对比分析 | 第36-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高填方土质路基变形特征研究 | 第42-55页 |
4.1 引言 | 第42页 |
4.2 工程概况与相关计算参数 | 第42页 |
4.3 模型的建立与计算方案 | 第42-49页 |
4.3.1 三维问题FLAC3D有限差分原理 | 第42-44页 |
4.3.2 本构模型 | 第44-47页 |
4.3.3 模型尺寸和计算方案 | 第47-49页 |
4.4 不同边坡级数和不同坡率计算所得的变形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 第49-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五章 高填方土质路基填筑方法及其技术研究 | 第55-71页 |
5.1 引言 | 第55页 |
5.2 工程概况 | 第55-56页 |
5.3 施工控制含水率 | 第56-59页 |
5.3.1 最佳含水率和施工控制含水率 | 第56-58页 |
5.3.2 施工过程中的含水率控制 | 第58-59页 |
5.4 压实度 | 第59-62页 |
5.4.1 压实标准 | 第59-60页 |
5.4.2 影响压实度的因素及压实度的控制方法 | 第60-62页 |
5.5 高填方土质路基施工工艺及填筑施工流程 | 第62-65页 |
5.6 碾压机械选择 | 第65-67页 |
5.6.1 碾压机械的分类 | 第65-66页 |
5.6.2 根据土质选择碾压机械 | 第66-67页 |
5.7 快速检测方法 | 第67-71页 |
5.7.1 快速测定压实度的方法 | 第67-68页 |
5.7.2 快速测定含水率的方法 | 第68-7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