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蒸汽动力工程论文--蒸汽锅炉论文--运行论文--燃烧与调整论文

600MW旋流对冲燃烧锅炉低氮燃烧技术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2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旋流燃烧器的发展第10-18页
        1.2.1 传统旋流燃烧器第11-12页
        1.2.2 低NOx旋流燃烧器第12-18页
    1.3 国内旋流对冲燃烧锅炉低氮改造探索第18-21页
        1.3.1 大唐托电第18-19页
        1.3.2 大唐乌沙山电厂第19页
        1.3.3 北仑电厂第19页
        1.3.4 国华绥中电厂第19-20页
        1.3.5 国电蚌埠电厂第20页
        1.3.6 大同第二发电厂第20-21页
    1.4 论文主要工作第21-22页
第2章 湍流两相流动和炉内燃烧过程数值模拟模型第22-28页
    2.1 基本守恒方程第22页
    2.2 湍流的数值模拟方法第22-24页
    2.3 煤粉颗粒项流动模型第24页
    2.4 辐射换热模型第24-25页
    2.5 煤粉燃烧模型第25-27页
        2.5.1 煤粉挥发分热解模型第25-26页
        2.5.2 气相燃烧数学模型第26页
        2.5.3 焦炭燃烧数学模型第26-27页
    2.6 NOx生成机理模型第27页
    2.7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600MW旋流对冲燃烧锅炉炉内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第28-50页
    3.1 引言第28页
    3.2 研究对象简介第28-29页
        3.2.1 燃烧器第28-29页
        3.2.2 燃尽风装置第29页
    3.3 数学计算模型和网格划分第29-30页
        3.3.1 计算模型和边界条件第29-30页
        3.3.2 边界条件第30页
        3.3.3 数学模型第30页
    3.4 计算工况第30-31页
    3.5 习惯运行工况下炉内燃烧及NOx排放情况第31-34页
        3.5.1 计算结果分析第32-33页
        3.5.2 模拟结果验证第33-34页
    3.6 过量空气系数对炉内燃烧及NOx排放的影响第34-37页
    3.7 燃尽风对炉内燃烧及NOx排放的影响第37-43页
        3.7.1 燃尽风率对炉内燃烧及NOx排放的影响第37-40页
        3.7.2 燃尽风旋流角度对炉内燃烧特性的影响第40-42页
        3.7.3 燃尽风运行方式对炉内燃烧及NOx排放的影响第42-43页
    3.8 一次风对炉内燃烧及NOx排放的影响第43-47页
        3.8.1 一次风率对炉内燃烧及NOx排放的影响第43-45页
        3.8.2 一次风喷口浓淡侧煤粉浓度比对炉内燃烧及NOx排放的影响第45-47页
    3.9 内外二次风率对炉内燃烧及NOx排放的影响第47-48页
    3.10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4章 某600MW旋流对冲燃烧锅炉低NOx燃烧器改造后热态调试实验第50-58页
    4.1 实验要求第50页
    4.2 试验项目及结果分析第50-57页
        4.2.1 习惯运行工况试验第50-52页
        4.2.2 变氧量试验第52-54页
        4.2.3 600MW变燃尽风挡板开度试验第54-57页
    4.3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5章 事故分析第58-64页
    5.1 设备概况第58-59页
    5.2 改造后出现的问题第59页
    5.3 问题分析第59-63页
        5.3.1 模型建立及工况设置第59-61页
        5.3.2 计算结果分析第61-63页
    5.4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4-66页
    6.1 结论第64-65页
    6.2 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70-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RCM分析的汽轮机组维修决策
下一篇:多支撑柱型均热板结构数值分析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