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三、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四、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五、 创新之处 | 第13-16页 |
第一章 政府监管的基本理论 | 第16-22页 |
一、 政府监管的内涵 | 第16-17页 |
二、 政府监管的主要手段 | 第17-19页 |
三、 市场失灵与政府监管 | 第19-20页 |
四、 政府监管的激励与承诺 | 第20页 |
五、 信息约束下的政府监管 | 第20-22页 |
(一) 委托代理与信息约束 | 第20-21页 |
(二) 隐藏信息监管与隐藏行动监管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民间资本大量进入融资性担保领域的分析 | 第22-30页 |
一、 民间资本大量进入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原因 | 第22-23页 |
二、 民间资本准入融资性担保领域的必要性 | 第23-26页 |
三、 民间资本准入融资性担保领域引发的相关问题 | 第26-30页 |
(一) 融资性担保机构超范围经营现象非常严重 | 第26-27页 |
(二) 虚假注资状况严重 | 第27页 |
(三) 挪用资本违规投资 | 第27页 |
(四) 担保机构违规收取客户保证金 | 第27页 |
(五) 业务经营存在风险 | 第27-28页 |
(六) 担保机构信用额度不足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民间资本大量进入融资性担保领域政府监管的不足 | 第30-36页 |
一、 我国政府对民间资本准入融资性担保领域监管的现状 | 第30-31页 |
二、 我国政府对民间资本准入融资性担保领域监管存在的问题 | 第31-36页 |
(一) 制度保障不完善 | 第31-32页 |
(二) 政府监管越位 | 第32-33页 |
(三) 民间资本市场化程度界定模糊 | 第33页 |
(四) 社会力量散难以监管 | 第33页 |
(五) 缺乏专业的监管队伍 | 第33-34页 |
(六) 政府监管惩处力度太小且处罚落实不到位 | 第34页 |
(七) 政府监管手段单一 | 第34-35页 |
(八) 政府监管信息化建设落后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建立健全民间资本准入融资性担保领域政府监管体系 | 第36-46页 |
一、 完善政府监管体系的原则 | 第36-37页 |
二、 政府监管体系的构建 | 第37-38页 |
三、 完善民间资本准入融资性担保领域政府监管体系的对策措施 | 第38-46页 |
(一)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 第39-40页 |
(二) 完善现有监管体系 | 第40-42页 |
(三) 建立健全监测通报系统 | 第42页 |
(四) 加大政府的财政扶持力度 | 第42-43页 |
(五) 加大惩处力度并且建立健全惩戒和激励机制 | 第43页 |
(六)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监管层人员素质 | 第43页 |
(七) 稳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 第43-44页 |
(八)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4页 |
后记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