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引言 | 第14-18页 |
1 中空金纳米颗粒(Hollow Gold Nanospheres)的合成和疏水性修饰及理化性质研究 | 第18-26页 |
1.1 试剂与仪器 | 第18页 |
1.1.1 试剂 | 第18页 |
1.1.2 仪器 | 第18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18-21页 |
1.2.1 中空金纳米颗粒(HAuNS)的合成 | 第19页 |
1.2.2 疏水性中空金纳米颗粒(HAuNS-OMP)的合成 | 第19-20页 |
1.2.3 HAuNS,OMP和HAuNS-OMP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20页 |
1.2.4 HAuNS和HAuNS-OMP粒径与表面电位测定 | 第20页 |
1.2.5 HAuNS和HAuNS-OMP的紫外光谱扫描 | 第20页 |
1.2.6 HAuNS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 第20-21页 |
1.3 结果与讨论 | 第21-25页 |
1.3.1 HAuNS,OMP和HAuNS-OMP的红外光谱图 | 第21-22页 |
1.3.2 HAuNS和HAuNS-OMP粒径与表面电位 | 第22-24页 |
1.3.3 HAuNS和HAuNS-OMP的紫外光谱扫描 | 第24页 |
1.3.4 HAuNS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24-25页 |
1.4 小结 | 第25-26页 |
2 光敏脂质体载药系统的制备及理化性质研究 | 第26-38页 |
2.1 试剂与仪器 | 第26-27页 |
2.1.1 试剂 | 第26页 |
2.1.2 仪器 | 第26-2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7-29页 |
2.2.1 载药光敏脂质体(DOX&HAuNS-TSL)的制备 | 第27页 |
2.2.2 载药光敏脂质体(DOX&HAuNS-TSL)的包封率 | 第27-28页 |
2.2.3 光敏脂质体(HAuNS-TSL)相转变温度测定 | 第28页 |
2.2.4 光敏脂质体(HAuNS-TSL)在近红外光照射下温度变化测定 | 第28页 |
2.2.5 光敏脂质体(HAuNS-TSL)的粒径测定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 第28页 |
2.2.6 载药光敏脂质体(DOX&HAuNS-TSL)在近红外光照射下的体外释放研究 | 第28-29页 |
2.2.7 活体成像仪考察载药光敏脂质体在近红外光照射下的体外释放 | 第2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9-35页 |
2.3.1 载药光敏脂质体(DOX&HAuNS-TSL)的包封率 | 第29-30页 |
2.3.2 光敏脂质体(HAuNS-TSL)相转变温度测定 | 第30-31页 |
2.3.3 光敏脂质体(HAuNS-TSL)在近红外光照射下温度变化 | 第31-32页 |
2.3.4 光敏脂质体(HAuNS-TSL)的粒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32页 |
2.3.5 载药光敏脂质体(DOX&HAuNS-TSL)在近红外光照射下的体外释放动力学 | 第32-34页 |
2.3.6 活体成像仪考察载药光敏脂质体在近红外光照射下的释放情况 | 第34-35页 |
2.4 小结 | 第35-38页 |
3 载药光敏脂质体给药系统的抗肿瘤药效学研究 | 第38-58页 |
3.1 试剂与仪器 | 第38-39页 |
3.1.1 试剂 | 第38页 |
3.1.2 仪器 | 第38-39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9-42页 |
3.2.1 细胞培养 | 第39页 |
3.2.2 光敏脂质体的细胞毒性 | 第39-40页 |
3.2.3 近红外光照射下载药光敏脂质体在BEL-7402细胞内的释放考察 | 第40页 |
3.2.4 荷瘤裸鼠模型的建立 | 第40-41页 |
3.2.5 DiR标记的光敏脂质体的体内经时分布研究 | 第41页 |
3.2.6 荷瘤裸鼠模型的体内药效学研究 | 第41-4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2-57页 |
3.3.1 载药光敏脂质体的细胞毒性研究 | 第42-45页 |
3.3.2 NIR照射下载药光敏脂质体在肿瘤细胞内的释放情况 | 第45-48页 |
3.3.3 DiR标记的光敏脂质体的体内经时分布 | 第48-51页 |
3.3.4 荷瘤裸鼠模型的体内药效学 | 第51-57页 |
3.4 小结 | 第57-58页 |
4 Her2多克隆抗体修饰的光敏脂质体的制备及理化性质的研究 | 第58-64页 |
4.1 试剂与仪器 | 第58页 |
4.1.1 试剂 | 第58页 |
4.1.2 仪器 | 第58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58-61页 |
4.2.1 兔Her2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纯化 | 第59页 |
4.2.2 Her2抗体的免疫组化 | 第59-60页 |
4.2.3 DSPE-PEG2000-NH-DSC嫁接物的制备 | 第60页 |
4.2.4 Her2抗体修饰的光敏脂质体的制备 | 第60页 |
4.2.5 抗体嫁接率的计算 | 第60-61页 |
4.2.6 Her2抗体修饰的光敏脂质体的形态观察 | 第6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1-63页 |
4.3.1 Her2抗体的免疫组化 | 第61-62页 |
4.3.2 DOX&HAuNS-Her2-TSL抗体的嫁接率的计算 | 第62页 |
4.3.3 DOX&HAuNS-He-TSL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 第62-63页 |
4.4 小结 | 第63-64页 |
5 Her2多克隆抗体修饰的光敏脂质体的靶向抗肿瘤药效学的研究 | 第64-85页 |
5.1 试剂与仪器 | 第64-65页 |
5.1.1 试剂 | 第64-65页 |
5.1.2 仪器 | 第65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65-69页 |
5.2.1 细胞的培养 | 第65页 |
5.2.2 ODA-FITC和ODA-RITC的合成 | 第65页 |
5.2.3 免疫光敏脂质体在不同细胞中经时定量摄取情况 | 第65-66页 |
5.2.4 流式细胞仪测定免疫光敏脂质体在细胞中摄取差异 | 第66页 |
5.2.5 免疫光敏脂质体的细胞药效学研究 | 第66-67页 |
5.2.6 免疫光敏脂质体在细胞共孵育体系中的竞争性摄取 | 第67页 |
5.2.7 流式细胞仪测定免疫光敏脂质体对细胞的靶向性杀伤情况 | 第67页 |
5.2.8 免疫光敏脂质体在荷SKOV3/A549双肿瘤动物上的体内分布研究 | 第67-68页 |
5.2.9 免疫光敏脂质体在荷SKOV3瘤模型动物上的药效学研究 | 第68-69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69-84页 |
5.3.1 免疫光敏脂质体在不同细胞中经时摄取 | 第69-70页 |
5.3.2 流式细胞仪测定免疫光敏脂质体在细胞中摄取差异 | 第70-71页 |
5.3.3 免疫光敏脂质体的细胞药效学研究 | 第71-72页 |
5.3.4 免疫光敏脂质体在细胞共孵育体系(BT474/A549或SKOV3/A549)中的竞争性摄取 | 第72-75页 |
5.3.5 流式细胞仪测定免疫光敏脂质体对细胞的靶向性杀伤 | 第75-77页 |
5.3.6 免疫光敏脂质体在荷瘤动物上的体内分布研究 | 第77-79页 |
5.3.7 疫光敏脂质体在荷SKOV3瘤模型动物上的药效学研究 | 第79-84页 |
5.4 小结 | 第84-85页 |
6 结论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2页 |
综述 | 第92-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6页 |
作者简历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