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个性心理学(人格心理学)论文

人才选拔中的面试伪装行为结构维度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引言第9-20页
    1.1 面试伪装行为、社会称许性和印象管理第9-10页
    1.2 伪装行为的理论模型研究第10-16页
        1.2.1 Snell的两因素模型第10-12页
        1.2.2 Campion和Levashina的面试伪装三因素模型第12-14页
        1.2.3 McFarland的应聘者伪装过程模型及其扩展第14-16页
    1.3 伪装的控制方法研究第16-18页
        1.3.1 事后识别的技术第16-17页
        1.3.2 事前控制的技术第17-18页
    1.4 马基雅维利主义和自我监控第18-20页
        1.4.1 马基雅维利主义第18页
        1.4.2 自我监控第18-20页
2 问题的提出第20-24页
    2.1 研究目的第21页
    2.2 研究意义第21页
        2.2.1 理论意义第21页
        2.2.2 实践意义第21页
    2.3 研究框架第21-24页
        2.3.1 研究内容和假设第21-22页
        2.3.2 研究流程第22-24页
3 研究一 应聘者面试伪装行为的结构维度研究第24-36页
    3.1 应聘者面试伪装行为的探索性研究第24-26页
        3.1.1 样本选择第24页
        3.1.2 信息收集第24页
        3.1.3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第24-25页
        3.1.4 研究结果第25-26页
    3.2 应聘者面试伪装行为的结构维度研究第26-36页
        3.2.1 研究流程第27-28页
        3.2.2 问卷条目的处理及初始问卷的编制第28页
        3.2.3 预实验第28-29页
        3.2.4 应聘者面试伪装行为内容结构探索性研究第29-33页
        3.2.5 应聘者面试伪装行为量表信、效度分析第33-34页
        3.2.6 讨论与小结第34-36页
4 研究二 应聘者马基雅维利主义对面试伪装行为的影响研究第36-50页
    4.1 研究目的第36页
    4.2 研究假设第36页
    4.3 研究方法第36-38页
        4.3.1 测量工具第36-37页
        4.3.2 统计分析工具第37页
        4.3.3 被试第37-38页
    4.4 各变量测量工具的信度分析第38页
    4.5 研究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第38页
    4.6 应聘者的马基雅维利主义对面试伪装行为及其各维度的影响第38-39页
    4.7 应聘者的自我监控水平对其面试伪装行为及其各维度的影响第39-40页
    4.8 自我监控水平在马基雅维利主义和面试伪装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第40-41页
        4.8.1 研究方法第40页
        4.8.2 分析步骤与结果第40页
        4.8.3 结果分析第40-41页
    4.9 应聘者面试伪装行为人口统计学特征分析第41-46页
        4.9.1 研究目的第41-42页
        4.9.2 研究方法第42页
        4.9.3 研究结果第42-46页
    4.10 讨论与小结第46-50页
        4.10.1 马基雅维利主义对面试伪装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第46-47页
        4.10.2 人口统计学参数分析结果第47-50页
5 综合讨论第50-57页
    5.1 问卷编制第50页
    5.2 应聘者伪装行为的结构维度第50-52页
        5.2.1 匹配度优化第51页
        5.2.2 光辉形象塑造第51页
        5.2.3 过往事迹修改第51-52页
        5.2.4 人际恭维第52页
    5.3 马基雅维利主义对面试伪装行为的影响第52-54页
        5.3.1 马基雅维利主义对面试伪装行为及其各个维度的影响第52-53页
        5.3.2 自我监控水平对面试伪装行为及其各个维度的影响第53页
        5.3.3 自我监控水平在马基雅维利主义和面试伪装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第53-54页
    5.4 人口统计学变量对面试伪装行为的影响第54-57页
6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第57-58页
7 结论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附录一第62-63页
附录二第63-66页
附录三第66-68页
附录四第68-71页
个人简介第71-72页
导师简介第72-73页
获得成果目录第73-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网络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特点及与学习动机的关系--以四川大学生为例
下一篇:人类择偶复制的脑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