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8页 |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二、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一)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二)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三) 研究状况评述 | 第14页 |
三、 本文的研究方法、内容结构及创新之处 | 第14-18页 |
(一)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二)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内容结构 | 第15-16页 |
(三)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理论分析 | 第18-22页 |
一、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相关概念 | 第18-19页 |
(一) 地方政府债务 | 第18页 |
(二)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 第18-19页 |
二、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相关理论 | 第19-22页 |
(一) 早期古典学派的债务风险理论 | 第19页 |
(二) 新经济学派的债务风险理论 | 第19-20页 |
(三) 现代经济转轨国家的债务风险理论 | 第20-22页 |
第三章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分析 | 第22-30页 |
一、 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现状 | 第22-25页 |
(一) 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的基本情况分析 | 第22-23页 |
(二) 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发展趋势 | 第23页 |
(三)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占 GDP 的情况 | 第23-25页 |
二、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存在的问题 | 第25-28页 |
(一) 地方政府举债和融资行为不规范 | 第25页 |
(二)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监管不力 | 第25-26页 |
(三) 某些地区和行业偿债能力较低 | 第26页 |
(四) 部分政府性债务资金未及时安排使用 | 第26-27页 |
(五) 政府性债务资金违规使用 | 第27页 |
(六)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混乱 | 第27-28页 |
三、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表现 | 第28-30页 |
(一) 影响地方财政正常运转 | 第28页 |
(二) 降低了经济增长质量 | 第28页 |
(三) 易引发金融风险、经济风险甚至社会风险 | 第28-29页 |
(四) 地方政府债务失控损害了政府的信用 | 第29-30页 |
第四章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 第30-36页 |
一、 地方政府自身缺乏风险意识 | 第30页 |
(一) 肆意举债造成沉重负担 | 第30页 |
(二) 盲目担保形成巨额债务 | 第30页 |
二、 当前的各种体制、机制不完善 | 第30-32页 |
(一) 现行财政体系存在问题 | 第30-31页 |
(二) 政府融资、投资体系不完善 | 第31页 |
(三) 工作考核机制存在弊端 | 第31-32页 |
三、 现行的政府债务监管不规范 | 第32-33页 |
(一) 借债主体分散、审批流程不严谨 | 第32页 |
(二) 缺少调度统一的债务监管机构 | 第32页 |
(三) 债务监管手段单一 | 第32-33页 |
(四) 债务清偿保证金制度没有得到完善 | 第33页 |
四、 长期以来的国家政策性因素 | 第33-34页 |
五、 债务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 第34-36页 |
第五章 国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经验教训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36-44页 |
一、 以美国为例的债务风险控制成功经验分析 | 第36-40页 |
(一) 美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概况 | 第36-37页 |
(二) 美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分析 | 第37-39页 |
(三) 美国地方债务管理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39-40页 |
二、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地方债务管理的启示 | 第40-44页 |
(一) 欧洲政府债务现状及规模 | 第40-41页 |
(二)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形成原因分析 | 第41-42页 |
(三)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教训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监管的启示 | 第42-44页 |
第六章 防范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相关建议 | 第44-50页 |
一、 加强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意识 | 第44-45页 |
(一) 转变政府职能 | 第44-45页 |
(二)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 第45页 |
二、 完善我国财政体制 | 第45-46页 |
(一) 使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的事权划分更加清晰 | 第45-46页 |
(二) 完善地方税收体系,逐步提高地方税收收入的比重 | 第46页 |
(三) 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 | 第46页 |
三、 完善我国地方政府的投资融资体制 | 第46-47页 |
(一) 加快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发展 | 第46-47页 |
(二) 进一步拓宽投资融资渠道 | 第47页 |
四、 完善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管理制度 | 第47-50页 |
(一) 实行地方财政债务的统一归口监管 | 第47-48页 |
(二) 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阳光工程 | 第48页 |
(三) 建立健全债务投融资决策领导责任制 | 第48-49页 |
(四) 构建地方政府债务担保原则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