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页 |
1.2 智能电网及其通信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 MPLS 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1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第2章 智能电网通信体系及 MPLS 技术 | 第13-24页 |
2.1 智能电网通信体系 | 第13-17页 |
2.1.1 电力通信网的分层结构 | 第13页 |
2.1.2 智能电网对通信的需求 | 第13-16页 |
2.1.3 电力通信网采用 MPLS 的必要性 | 第16-17页 |
2.2 MPLS 技术 | 第17-20页 |
2.2.1 MPLS 技术的相关概念 | 第17-18页 |
2.2.2 MPLS 技术的工作原理 | 第18-19页 |
2.2.3 基于 MPLS 的电力通信网结构划分 | 第19-20页 |
2.3 MPLS 的优越性仿真分析 | 第20-23页 |
2.3.1 无 MPLS 的网络场景仿真 | 第20-22页 |
2.3.2 有 MPLS 的网络场景仿真 | 第22-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电力通信网抗毁性分析及优化 | 第24-35页 |
3.1 电力通信网络的抗毁性 | 第24-25页 |
3.2 全网平均抗毁度分析方法 | 第25-31页 |
3.2.1 算法说明 | 第25-27页 |
3.2.2 不同拓扑的抗毁性比较 | 第27-30页 |
3.2.3 电力通信设备组网拓扑抗毁性比较 | 第30-31页 |
3.3 电力通信拓扑抗毁性优化 | 第31-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基于 MPLS 的智能电网通信仿真 | 第35-49页 |
4.1 基于 MPLS 的全网平均带宽多径路由算法 | 第35-39页 |
4.1.1 算法的参数说明 | 第35-36页 |
4.1.2 路由选择说明 | 第36-39页 |
4.2 算法的仿真分析 | 第39-43页 |
4.2.1 仿真说明 | 第39-40页 |
4.2.2 收敛时间仿真 | 第40页 |
4.2.3 吞吐量及延时仿真 | 第40-43页 |
4.3 基于 MPLS 的电力通信仿真分析 | 第43-48页 |
4.3.1 仿真场景设置 | 第43-44页 |
4.3.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4-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智能变电站通信仿真与实物验证 | 第49-65页 |
5.1 智能变电站通信问题的解决措施 | 第49-51页 |
5.1.1 热备份路由协议 | 第49-50页 |
5.1.2 虚拟局域网技术 | 第50-51页 |
5.2 总体方案设计 | 第51-54页 |
5.2.1 虚拟局域网的划分与设置 | 第51-52页 |
5.2.2 基于虚拟局域网的智能变电站热备份通信方案 | 第52-53页 |
5.2.3 智能变电站通信数据流建模 | 第53-54页 |
5.3 仿真分析 | 第54-58页 |
5.3.1 仿真场景设置 | 第54-56页 |
5.3.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6-58页 |
5.4 实物验证 | 第58-64页 |
5.4.1 安全性验证 | 第59-60页 |
5.4.2 实时性验证 | 第60-62页 |
5.4.3 可靠性验证 | 第62-6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