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表 | 第5-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32页 |
1.1 丁苯橡胶 | 第10-19页 |
1.1.1 丁苯橡胶概述 | 第10页 |
1.1.2 丁苯橡胶的生产及消费情况 | 第10-13页 |
1.1.3 丁苯橡胶共混改性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1.4 丁苯橡胶发展趋势 | 第17-19页 |
1.2 丁腈橡胶 | 第19-30页 |
1.2.1 丁腈橡胶概述 | 第19-20页 |
1.2.2 丁腈橡胶的生产及消费情况 | 第20-24页 |
1.2.3 丁腈橡胶共混改性研究现状 | 第24-29页 |
1.2.4 丁腈橡胶发展趋势 | 第29-30页 |
1.3 选题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30页 |
1.4 本课题的创新性 | 第30-32页 |
第二章 乳聚丁苯橡胶/聚四氟乙烯共沉胶的性能研究 | 第32-50页 |
2.1 引言 | 第32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2-37页 |
2.2.1 主要原料及助剂 | 第32-33页 |
2.2.2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33-34页 |
2.2.3 共沉实验 | 第34-36页 |
2.2.4 测试和表征 | 第36-37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7-49页 |
2.3.1 不同胶料对混炼硫化加料顺序的影响 | 第37页 |
2.3.2 SBR/PTFE 共沉胶组分分析 | 第37-39页 |
2.3.3 不同共混比对 SBR/PTFE 共沉胶硫化特性的影响 | 第39-41页 |
2.3.4 不同共混比对 SBR/PTFE 共沉胶门尼粘度的影响 | 第41-42页 |
2.3.5 不同共混比对 SBR/PTFE 共沉胶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 | 第42-44页 |
2.3.6 不同共混比 SBR/PTFE 共沉胶热分析结果 | 第44-46页 |
2.3.7 不同共混比对 SBR/PTFE 共沉胶交联密度的影响 | 第46页 |
2.3.8 不同共混比 SBR/PTFE 共沉胶拉伸断面情况分析 | 第46-48页 |
2.3.9 不同共混比对 SBR/PTFE 共沉胶耐油性的影响 | 第48-49页 |
2.4 小结 | 第49-50页 |
第三章 丁腈橡胶/聚四氟乙烯共沉胶的性能研究 | 第50-66页 |
3.1 引言 | 第5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0-55页 |
3.2.1 主要原料及助剂 | 第50-51页 |
3.2.2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51-52页 |
3.2.3 共沉实验 | 第52-54页 |
3.2.4 共混实验 | 第54页 |
3.2.5 测试和表征 | 第54-5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5-65页 |
3.3.1 不同胶料对混炼硫化加料顺序的影响 | 第55页 |
3.3.2 NBR/PTFE 共沉胶组分分析 | 第55-57页 |
3.3.3 不同共混比对 NBR/PTFE 共沉胶硫化特性的影响 | 第57-58页 |
3.3.4 不同共混比对 NBR/PTFE 共沉胶门尼粘度的影响 | 第58-59页 |
3.3.5 不同共混比对 NBR/PTFE 共沉胶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 | 第59-60页 |
3.3.6 不同共混比对 NBR/PTFE 共沉胶交联密度的影响 | 第60页 |
3.3.7 不同共混比对 NBR/PTFE 共沉胶拉伸断面情况分析 | 第60-62页 |
3.3.8 不同共混比对 NBR/PTFE 共沉胶耐油性的影响 | 第62-63页 |
3.3.9 不同共混方式对 NBR/PTFE 的影响 | 第63-65页 |
3.4 小结 | 第65-66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66-68页 |
(一)不同胶乳类型 | 第66页 |
(二)不同共混方式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研究成果及参与的项目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