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7页 |
0.1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0.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0.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0.3.1 关于民间信仰的研究 | 第11-14页 |
0.3.2 关于保家仙信仰的研究 | 第14-17页 |
1 源发村保家仙信仰秩序的生成背景 | 第17-23页 |
1.1 保家仙信仰的村落背景 | 第17-18页 |
1.2 家庭生活的守护神:保家仙 | 第18-20页 |
1.3 乡村中的知识型能人:大仙儿 | 第20-21页 |
1.4 村民生活中的地方性知识:“滤滤” | 第21-23页 |
2 现代性语境下的保家仙信仰及实践 | 第23-29页 |
2.1 保家仙信仰语境的社会变迁 | 第23-24页 |
2.2 个人化的保家仙信仰观 | 第24-26页 |
2.3 村民的保家仙信仰实践 | 第26-29页 |
3 保家仙信仰困境的发生与调适 | 第29-36页 |
3.1 保家仙信仰困境的发生 | 第29-33页 |
3.1.1 代际传递失效,作用空间有限 | 第29-30页 |
3.1.2 科学与“迷信”的冲突 | 第30-31页 |
3.1.3 乡村基督教信仰对保家仙信仰的冲击 | 第31-33页 |
3.2 保家仙信仰困境的调适 | 第33-36页 |
3.2.1 保家仙入驻神庙,寻求地位合法化 | 第33页 |
3.2.2 权能性转化:大仙成为保家仙的现世权威 | 第33-34页 |
3.2.3 保家仙信仰的个人化本质:活动灵活,功能万用 | 第34-36页 |
4 反思现代性语境下的保家仙信仰 | 第36-44页 |
4.1 保家仙的性质:“迷”“俗”共在 | 第36-37页 |
4.2 保家仙的神格:特殊的保护神 | 第37-39页 |
4.3 保家仙信仰的现实功能 | 第39-44页 |
4.3.1 心理调适和慰藉的功能 | 第39-40页 |
4.3.2 增强家庭凝聚力的功能 | 第40-44页 |
5 结语:保家仙信仰的未来发展趋势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项目情况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