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框架结构地震破坏形态与破坏机制 | 第11-13页 |
1.2.1 破坏形态 | 第11-12页 |
1.2.2 破坏机制 | 第12-13页 |
1.3 现浇楼板对混凝土结构地震行为的影响 | 第13-16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考虑楼板影响时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梁配筋调整系数 | 第17-55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计算模型 | 第17-19页 |
2.2.1 静力非线性分析 | 第17页 |
2.2.2 模型参数 | 第17-19页 |
2.3 典型框架结构的梁配筋调整系数 | 第19-51页 |
2.3.1 开间 5.0m×6.0m 框架的计算分析 | 第19-31页 |
2.3.2 开间 5.0m×7.0m 框架的计算分析 | 第31-40页 |
2.3.3 开间 5.0m×8.0m 框架的计算分析 | 第40-49页 |
2.3.4 梁配筋调整系数 | 第49-51页 |
2.4 梁配筋调整系数对不同抗震级别框架结构的适用性 | 第51-54页 |
2.4.1 二级及四级框架的计算分析 | 第51-53页 |
2.4.2 适用性探讨 | 第53-5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三章 混凝土框架结构层数对梁配筋调整系数的影响 | 第55-64页 |
3.1 引言 | 第55页 |
3.2 计算模型 | 第55-59页 |
3.3 计算分析 | 第59-62页 |
3.4 影响探讨 | 第62-6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四章 梁配筋调整系数对框剪结构的适用性 | 第64-76页 |
4.1 引言 | 第64页 |
4.2 计算模型 | 第64-69页 |
4.3 计算分析 | 第69-74页 |
4.4 适用性探讨 | 第74-7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附件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