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7-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6页 |
1.1 聚丙烯简介 | 第11页 |
1.2 聚丙烯的物理改性 | 第11-17页 |
1.2.1 填充改性 | 第11-12页 |
1.2.2 助剂改性 | 第12页 |
1.2.3 纳米改性 | 第12页 |
1.2.4 阻燃改性 | 第12-13页 |
1.2.5 共混改性 | 第13-17页 |
1.3 化学改性 | 第17-23页 |
1.3.1 共聚改性 | 第17-18页 |
1.3.2 交联改性 | 第18页 |
1.3.3 接枝改性 | 第18-23页 |
1.4 极性聚丙烯的应用 | 第23-25页 |
1.4.1 极性聚丙烯用于分子相容剂 | 第23-24页 |
1.4.2 极性聚丙烯用于大分子偶联剂 | 第24页 |
1.4.3 极性聚丙烯在表面胶粘、涂覆中的应用 | 第24-25页 |
1.4.4 极性聚丙烯其他方面的应用 | 第25页 |
1.5 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有机溶剂 A 浸渍协助双单体固相接枝改性聚丙烯 | 第26-35页 |
2.1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26页 |
2.1.1 实验药品 | 第26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6页 |
2.2 实验方案 | 第26-28页 |
2.2.1 原料的精制 | 第26-27页 |
2.2.2 接枝反应过程 | 第27页 |
2.2.3 接枝反应机理 | 第27页 |
2.2.4 产物的纯化 | 第27页 |
2.2.5 接枝 PP 的表征 | 第27-28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8-32页 |
2.3.1 引发剂用量对接枝反应的影响 | 第28页 |
2.3.2 单体用量对接枝反应的影响 | 第28-29页 |
2.3.3 有机溶剂 A 用量对接枝反应的影响 | 第29-30页 |
2.3.4 溶胀温度对接枝反应的影响 | 第30页 |
2.3.5 溶胀时间对接枝反应的影响 | 第30-31页 |
2.3.6 反应时间对接枝反应的影响 | 第31-32页 |
2.3.7 反应温度对接枝反应的影响 | 第32页 |
2.4 接枝产物的表征分析 | 第32-33页 |
2.4.1 红外分析 | 第32-33页 |
2.4.2 热重分析 | 第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超临界 CO_2协助双单体固相接枝改性聚丙烯 | 第35-45页 |
3.1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35页 |
3.1.1 实验药品 | 第35页 |
3.1.2 实验仪器 | 第35页 |
3.2 实验方案 | 第35-37页 |
3.2.1 原料的精制 | 第35-36页 |
3.2.2 接枝反应过程 | 第36页 |
3.2.3 接枝反应机理 | 第36页 |
3.2.4 产物的纯化 | 第36页 |
3.2.5 接枝 PP 的表征 | 第36-3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7-43页 |
3.3.1 引发剂用量对接枝反应的影响 | 第37页 |
3.3.2 单体用量对接枝反应的影响 | 第37-38页 |
3.3.3 溶胀温度对接枝反应的影响 | 第38-39页 |
3.3.4 溶胀压力对接枝反应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5 溶胀时间对接枝反应的影响 | 第40-41页 |
3.3.6 反应温度对接枝反应的影响 | 第41-42页 |
3.3.7 反应时间对接枝反应的影响 | 第42-43页 |
3.4 接枝产物的表征 | 第43-44页 |
3.4.1 红外表征 | 第43-44页 |
3.4.2 热重分析 | 第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聚丙烯/尼龙-6 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45-50页 |
4.1 实验原料及仪器 | 第45页 |
4.1.1 实验原料 | 第45页 |
4.1.2 实验仪器 | 第45页 |
4.2 PP/PA6 的制备 | 第45-46页 |
4.3 力学性能测试 | 第46-47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47-49页 |
4.4.1 相容剂对 PP/PA6 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7-49页 |
4.4.2 PA6 对 PP/PA6 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详细摘要 | 第59-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