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一、导论 | 第10-21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10-12页 |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1. 研究的目的 | 第12页 |
2. 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三) 已有研究及评论 | 第12-15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四) 研究设计 | 第15-21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2. 理论基础 | 第16-17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4.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5.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 第19页 |
6.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9-21页 |
二、工伤康复者角色正面转变的小组互动模式介入方案 | 第21-28页 |
(一) 需求评估和目标确定 | 第21-24页 |
1. 小组设计背景 | 第21-22页 |
2. 小组案例分析 | 第22页 |
3. 小组需求评估 | 第22-24页 |
(二) 服务方案的设计 | 第24-28页 |
1. 小组理念 | 第24页 |
2. 小组目标 | 第24-25页 |
3. 小组性质、对象和时间安排 | 第25页 |
4. 小组程序安排 | 第25-28页 |
三、工伤康复者角色正面转变的小组互动模式介入过程及评估 | 第28-36页 |
(一) 工伤康复者角色正面转变的小组互动模式介入过程 | 第28-33页 |
1. 活动筹备 | 第28页 |
2. 小组的开展情况 | 第28-32页 |
3. 人手分工 | 第32-33页 |
4. 小组讨论决定的后续活动 | 第33页 |
(二) 工伤康复者角色正面转变的小组互动模式评估 | 第33-36页 |
1. 评估方法 | 第33-34页 |
2. 小组互动情况评估 | 第34-36页 |
四、工伤康复者角色的正面转变互动模式的经验及反思 | 第36-43页 |
(一) 工伤康复者角色正面转变的准备 | 第36-38页 |
1. 小组工作的理念 | 第36页 |
2. 小组工作的目标确立 | 第36页 |
3. 组员的选择和构成 | 第36-38页 |
(二) 工伤康复者角色的正面转变的过程 | 第38-40页 |
(三) 工伤康复者角色转变的类型 | 第40-41页 |
1. 正面转向 | 第40页 |
2. 中面转向 | 第40页 |
3. 负面转向 | 第40-41页 |
(四) 工伤康复者角色正面转变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 第41-43页 |
1. 角色正面转变划分维度 | 第41页 |
2. 工伤康复者角色正面转变的性别分析 | 第41-42页 |
3. 工伤康复者角色正面转变经验推广 | 第42-43页 |
结束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附录 | 第46-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