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和玺彩绘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 摘要 | 第2-3页 | 
| abstract | 第3页 | 
| 1 绪论 | 第6-10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6-7页 |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7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8页 |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7-8页 |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页 |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8-9页 | 
| 1.5 研究的主要路线 | 第9-10页 | 
| 2 清代和玺彩绘发展脉络及艺术特征 | 第10-19页 | 
| 2.1 清代和玺彩绘的概述 | 第10-13页 | 
| 2.1.1 和玺彩绘的起源 | 第10-11页 | 
| 2.1.2 和玺彩绘的发展 | 第11页 | 
| 2.1.3 和玺彩绘的种类及等级 | 第11-13页 | 
| 2.2 清代和玺彩绘的构图与纹样艺术分析 | 第13-17页 | 
| 2.2.1 图形构成 | 第13-15页 | 
| 2.2.2 纹饰造型 | 第15-16页 | 
| 2.2.3 色彩施用 | 第16-17页 | 
| 2.3 清代和玺彩绘的符号寓意与形式美感 | 第17-19页 | 
| 2.3.1 和玺彩绘的符号寓意 | 第17-18页 | 
| 2.3.2 和玺彩绘的形式美感 | 第18-19页 | 
| 3 清代和玺彩绘在现代设计中的设计原则 | 第19-25页 | 
| 3.1 符号化过程 | 第19-20页 | 
| 3.1.1 文化认知 | 第19页 | 
| 3.1.2 观念表现 | 第19页 | 
| 3.1.3 特征意象 | 第19-20页 | 
| 3.2 和玺彩绘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 第20-23页 | 
| 3.2.1 传其神 | 第20页 | 
| 3.2.2 取其形 | 第20-22页 | 
| 3.2.3 达其意 | 第22-23页 | 
| 3.3 和玺彩绘在现代设计中的新表达 | 第23-25页 | 
| 3.3.1 构图布局 | 第23页 | 
| 3.3.2 纹饰语义 | 第23-24页 | 
| 3.3.3 色彩理念 | 第24-25页 | 
| 4 清代和玺彩绘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 第25-35页 | 
| 4.1 动态图形下的创新应用 | 第25-29页 | 
| 4.1.1 设计构思 | 第25页 | 
| 4.1.2 纹样元素提取 | 第25-27页 | 
| 4.1.3 动态图形设计视觉呈现 | 第27-29页 | 
| 4.2 现代设计表现形式下的新运用 | 第29-35页 | 
| 4.2.1 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实践 | 第29-31页 | 
| 4.2.2 在英文字母中的应用实践 | 第31-34页 | 
| 4.2.3 形式工艺的创新应用 | 第34-35页 | 
| 5 结论 | 第35-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 发表论文(作品)、专利、比赛获奖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38-39页 | 
| 致谢 | 第39-42页 | 
| 附录A | 第42-67页 | 
| 附录B | 第67-70页 | 
| 附录C | 第70-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