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 第4-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前言 | 第12-14页 |
第1章 概述 | 第14-22页 |
1.1 期权的基本概念 | 第14-16页 |
1.1.1 什么是期权 | 第14-15页 |
1.1.2 期权的内在价值和时间价值 | 第15页 |
1.1.3 期权的权利金和保证金 | 第15页 |
1.1.4 期货和期权到期损益比较 | 第15-16页 |
1.2 国际商品期权市场发展概况 | 第16-19页 |
1.2.1 国际期权市场发展概况 | 第16-17页 |
1.2.2 国际商品期权市场概况 | 第17-18页 |
1.2.3 国际商品期权市场的功能和特点 | 第18页 |
1.2.4 国际商品期权市场发展对中国商品期权市场的启示 | 第18-19页 |
1.3 上市商品期权产品的意义 | 第19-22页 |
1.3.1 上市期权有利于服务“三农”,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 第19-20页 |
1.3.2 上市期权有利于提高期货市场运行质量 | 第20-21页 |
1.3.3 上市期权有利于深化期货市场功能 | 第21页 |
1.3.4 上市商品期权有利于促进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 | 第21-22页 |
第2章 郑商所商品期权上市可行性分析 | 第22-27页 |
2.1 郑商所商品期权上市具备的条件 | 第22-24页 |
2.1.1 中国期货市场不断发展和成熟 | 第22-23页 |
2.1.2 商品期权合约及期权规则制度日臻完善 | 第23页 |
2.1.3 技术系统期权功能基本完备 | 第23页 |
2.1.4 市场对商品期权上市具有较高的需求 | 第23-24页 |
2.1.5 郑商所在期货市场中积累了丰富的期货监管和运作经验 | 第24页 |
2.1.6 上市商品期权对郑商所的战略意义 | 第24页 |
2.2 商品期权试点品种选择 | 第24-27页 |
2.2.1 具有良好的现货市场基础 | 第25页 |
2.2.2 白糖期货运行平稳 | 第25页 |
2.2.3 白糖期货市场产业客户参与程度高,具有较高的套保需求 | 第25页 |
2.2.4 白糖期货功能发挥良好 | 第25-27页 |
第3章 郑商所期权规则设计 | 第27-37页 |
3.1 期权规则设计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27-28页 |
3.1.1 科学合理设计期权规则,确保市场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 | 第27页 |
3.1.2 防范市场流动性风险 | 第27-28页 |
3.1.3 做好期权市场反洗钱工作 | 第28页 |
3.2 期权规则设计的主要原则 | 第28-29页 |
3.3 期权规则中相关条款的设计——以白糖期权为例 | 第29-37页 |
3.3.1 期货期权合约设计 | 第29-30页 |
3.3.2 商品期权的交易 | 第30-31页 |
3.3.3 期权合约的结算 | 第31-32页 |
3.3.4 风险控制制度 | 第32-34页 |
3.3.5 信息披露制度 | 第34-35页 |
3.3.6 做市商制度 | 第35-37页 |
第4章 系统功能的实现 | 第37-45页 |
4.1 交易所端系统趋于健全和完善 | 第37-39页 |
4.1.1 期权交易功能特点 | 第37-38页 |
4.1.2 风控监察模块 | 第38-39页 |
4.1.3 做市商管理系统 | 第39页 |
4.2 会员端系统可以满足仿真交易的需要 | 第39-45页 |
4.2.1 商品期权合约的 T 型报价 | 第40页 |
4.2.2 期权合约特色参数 | 第40-41页 |
4.2.3 期权损益结构图 | 第41-42页 |
4.2.4 期权计算器 | 第42-44页 |
4.2.5 做市商功能 | 第44-45页 |
第5章 商品期权市场培育 | 第45-49页 |
5.1 郑商所创办“郑州期权讲习所” | 第45-46页 |
5.2 郑商所推出郑州商品交易所期权网 | 第46-47页 |
5.3 面向全市场举行白糖期权仿真交易竞赛 | 第47-49页 |
第6章 总结 | 第49-52页 |
6.1 仿真交易验证了期权规则设计的适用性 | 第49-50页 |
6.2 期权系统运行正常 | 第50页 |
6.3 期权市场培育和投资者教育取得进展 | 第50-51页 |
6.4 商品期权推进工作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