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中英缩略词表 | 第9-10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14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4-23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4-15页 |
2.1.1 实验动物 | 第14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14页 |
2.1.3 主要仪器 | 第14-15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5-23页 |
2.2.1 实验动物分组 | 第15页 |
2.2.2 动物模型建立 | 第15-16页 |
2.2.3 取材和标本的制备 | 第16页 |
2.2.4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测定 | 第16-18页 |
2.2.5 HE 染色及组织学观察 | 第18-19页 |
2.2.6 生精细胞凋亡的检测 | 第19-20页 |
2.2.7 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表达检测 | 第20-22页 |
2.2.8 实验数据的统计 | 第22-23页 |
第3章 结果 | 第23-28页 |
3.1 睾丸组织病理形态学分析(HE 染色,光镜下) | 第23-24页 |
3.2 SOD 活力、MDA 含量变化 | 第24-25页 |
3.3 生精细胞凋亡的变化 | 第25-26页 |
3.4 血红素加氧酶-1(HO-l)表达的变化 | 第26-28页 |
第4章 讨论 | 第28-34页 |
4.1 睾丸缺血再灌注的损伤机制 | 第28-29页 |
4.2 SOD、MDA 在睾丸扭转复位中的作用 | 第29-30页 |
4.3 生精细胞凋亡在睾丸扭转复位中的作用 | 第30页 |
4.4 HO-1 在睾丸扭转复位中的作用 | 第30-32页 |
4.5 地塞米松在睾丸扭转复位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 第32-34页 |
第5章 结论 | 第34-35页 |
第6章 问题与展望 | 第35-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2页 |
综述 | 第42-51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