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基于分形地貌的陕北黄土高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研究--以延安市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1-25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1-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1.2 研究目的第11-12页
        1.1.3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研究区域第13-14页
    1.3 相关概念界定第14-16页
        1.3.1 分形地貌第14-15页
        1.3.2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第15-16页
        1.3.3 耦合第16页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6-21页
        1.4.1 分形理论第16-19页
        1.4.2 区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研究第19-20页
        1.4.3 基于分形地貌的陕北黄土高原城镇空间研究第20-21页
    1.5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第21-23页
        1.5.1 技术路线第21-22页
        1.5.2 研究方法第22-23页
    1.6 本章小结第23-25页
2 分形理论及其在城镇体系研究中的应用第25-43页
    2.1 分形理论概述第25-30页
        2.1.1 分形几何学相关概念第25-27页
        2.1.2 分形的测量第27-29页
        2.1.3 分形理论的科学方法论意义第29-30页
    2.2 分形维数测定方法第30-32页
        2.2.1 改变尺度求维数第30-31页
        2.2.2 改变规模求维数第31-32页
    2.3 区域城镇体系研究相关理论第32-35页
    2.4 分形理论在城镇体系研究中的应用第35-42页
        2.4.1 分形理论在城镇体系研究中的应用第35-37页
        2.4.2 分形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计算第37-40页
        2.4.3 分形城镇体系规模等级计算第40-42页
    2.5 本章小结第42-43页
3 陕北黄土高原分形地貌及区域城镇体系发展现况第43-85页
    3.1 陕北黄土高原分形地貌分析第43-49页
        3.1.1 地貌类型第43-48页
        3.1.2 地貌分形第48-49页
    3.2 陕北黄土高原城镇体系发展现状分析第49-56页
        3.2.1 区位交通第49-50页
        3.2.2 行政区划第50页
        3.2.3 自然演变第50-51页
        3.2.4 资源基础第51-52页
        3.2.5 社会经济第52-54页
        3.2.6 城镇发育第54-55页
        3.2.7 小结第55-56页
    3.3 陕北黄土高原地貌与现状城镇体系耦合关系定性分析第56-64页
        3.3.1 地貌与城镇体系建设的耦合关系第56-60页
        3.3.2 地貌与城镇等级规模的耦合关系第60页
        3.3.3 地貌与城镇体系交通的耦合关系第60-64页
        3.3.4 小结第64页
    3.4 延安市城镇体系发展现状分析第64-75页
        3.4.1 区位交通第64-65页
        3.4.2 行政区划第65-66页
        3.4.3 自然演变第66-67页
        3.4.4 资源基础第67-70页
        3.4.5 社会经济第70-74页
        3.4.6 城镇发育第74-75页
        3.4.7 小结第75页
    3.5 延安市地貌与现状城镇体系耦合关系定性分析第75-83页
        3.5.1 地貌与城镇体系建设的耦合关系第75-78页
        3.5.2 地貌与城镇等级规模的耦合关系第78-81页
        3.5.3 地貌与城镇体系交通的耦合关系第81-83页
        3.5.4 小结第83页
    3.6 本章小结第83-85页
4 延安市城镇体系分形空间结构与分形地貌耦合量化分析第85-125页
    4.1 延安市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特征第85-87页
    4.2 延安市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分形特征第87-108页
        4.2.1 分形维数计算过程第87-105页
        4.2.2 分形特征对比分析第105-108页
    4.3 延安市地貌分形特征第108-111页
        4.3.1 枝状水系第108-110页
        4.3.2 沟壑网络第110-111页
    4.4 延安市城镇体系分形空间结构与分形地貌耦合分析第111-123页
        4.4.1 城镇体系分形空间结构与分形地貌耦合关系第111-120页
        4.4.2 城镇体系分形空间结构与分形地貌耦合动力分析第120-122页
        4.4.3 小结第122-123页
    4.5 本章小结第123-125页
5 基于分形地貌的延安市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优化第125-145页
    5.1 延安市城镇体系空间结构问题分析第125-128页
        5.1.1 城镇体系结构不完整第126页
        5.1.2 城镇体系发展不均衡第126-127页
        5.1.3 城镇布局分散,发展动力单一第127页
        5.1.4 城镇对内对外联系不强,经济外向度较低第127-128页
        5.1.5 城镇规模普遍偏小,中心作用发挥不够第128页
        5.1.6 城镇建设水平低,承载力和吸引力不足第128页
    5.2 延安市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优化探讨第128-144页
        5.2.1 宏观层次:优化城镇体系结构第128-132页
        5.2.2 中观层次:提升城镇职能水平第132-141页
        5.2.3 微观层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第141-142页
        5.2.4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优化对比分析第142-144页
    5.3 本章小结第144-145页
6 结语第145-150页
    6.1 黄土高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发展趋势第145-147页
        6.1.1 现状城镇空间结构特征分析第145页
        6.1.2 现状城镇空间发展阶段分析第145-146页
        6.1.3 区域空间结构发展趋势预测第146-147页
    6.2 黄土高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发展策略第147-148页
    6.3 黄土高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启示第148页
    6.4 论文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第148-149页
    6.5 今后仍需深入研究的问题和内容第149-150页
致谢第150-151页
参考文献第151-157页
图表目录第157-164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64页

论文共1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安城市中轴线空间序列演变与发展研究
下一篇:当代中国景观生态规划思想及实践发展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