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某A~2/O工艺污水处理过程中有机污染物的转变特性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绪论第8-15页
    1.1 研究背景第8-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 研究来源、目的和内容第13-15页
        1.3.1 课题来源第13页
        1.3.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3-14页
        1.3.3 研究内容第14-15页
2.研究方法第15-21页
    2.1 取样点及 COD 测定第15页
    2.2 粒径分布第15-16页
    2.3 极性非极性有机物测定第16页
    2.4 超滤法对有机物的分类第16-17页
    2.5 快慢速生物降解有机物的测定第17-19页
    2.6 VFA 的测定方法第19-21页
3.有机物的分类及结果分析第21-39页
    3.1 颗粒态与溶解态 COD 的表征第21-28页
        3.1.1 污水处理厂进出水四季指标第21-23页
        3.1.2 污水处理厂沿程 COD 变化规律第23-24页
        3.1.3 不同水厂进出水 COD 的变化分析第24-26页
        3.1.4 不同水厂碳源分配比例第26-28页
    3.2 粒径分布与颗粒态有机物的关系第28-29页
    3.3 极性非极性有机物的变化规律第29-33页
        3.3.1 原水中不同极性有机物的分布第29-31页
        3.3.2 出水中不同极性有机物的分布第31-33页
        3.3.3 不同工艺污水处理厂不同极性有机物的分布第33页
    3.4 分子量分布、三维荧光及 UV254与溶解性有机物的关系第33-37页
        3.4.1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33-35页
        3.4.2 污水处理厂三维荧光色谱分析第35-37页
    3.5 本章小结第37-39页
4.快慢速有机物及 VFA 的变化规律第39-53页
    4.1 快慢速有机物的变化规律第39-44页
        4.1.1 原水中快慢速有机物的含量第39-41页
        4.1.2 不同地区污水处理厂原水快慢速有机物对比第41-42页
        4.1.3 沿程快慢速有机物的变化规律第42-44页
    4.2 沿程 VFA 变化规律第44-46页
        4.2.1 VFA 测得结果第44-45页
        4.2.2 VFA 沿程变化情况第45-46页
    4.3 快慢速有机物、VFA 与脱氮除磷的关系第46-51页
        4.3.1 原水中快慢速有机物与出水碳磷的关系第46-47页
        4.3.2 VFA 变化与总磷的关系第47-49页
        4.3.3 不同碳源反硝化与释磷作用第49-50页
        4.3.4 不同碳源在脱氮除磷过程中的利用情况第50-51页
    4.4 本章总结第51-53页
5.结论第53-54页
致谢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0页
附录 硕士阶段发表论文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陕南山地区域环境承载力的分析研究
下一篇:临潼西区集中供热工程环境影响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