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论文

资源富集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因素研究--以神木、府谷、靖边、定边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第10-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1.2 问题提出第12-13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3-14页
        1.2.1 研究目的第13页
        1.2.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4-16页
        1.3.1 国外研究综述第14-15页
        1.3.2 国内研究综述第15-16页
    1.4 研究方法与路径第16-18页
        1.4.1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4.2 研究路径第17-18页
    1.5 研究内容第18页
    1.6 文章创新与不足第18-20页
        1.6.1 文章创新第18-19页
        1.6.2 存在的不足第19-20页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20-26页
    2.1 概念界定第20-21页
        2.1.1 劳动力转移的概念界定第20页
        2.1.2 资源富集区的概念界定第20-21页
    2.2 理论基础第21-26页
        2.2.1 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第21-22页
        2.2.2 托达罗人口流动理论第22-23页
        2.2.3 资源富集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理论第23-26页
3 资源富集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第26-30页
    3.1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第26页
    3.2 资源富集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第26-30页
4 榆林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第30-40页
    4.1 榆林市资源富集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第30-32页
    4.2 神木、府谷、靖边、定边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第32-34页
    4.3 神木、府谷、靖边、定边农村转移劳动力的特点第34-37页
        4.3.1 资源相关产业、服务业是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主要领域第34-36页
        4.3.2 农村劳动力偏向于就地转移第36页
        4.3.3 转移农村劳动力的自身特征第36-37页
    4.4 资源富集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第37-40页
        4.4.1 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盲目性、自发性第37-38页
        4.4.2 农村劳动力就业市场发育滞后,农村劳动力的社会保障权益缺失第38页
        4.4.3 受自身整体素质的限制,转移主要偏向体力劳动为主第38-39页
        4.4.4 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短缺,吸纳能力有限第39-40页
5 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因素的定量分析第40-50页
    5.1 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内部因素的定量分析第40-43页
        5.1.1 模型建立第40-41页
        5.1.2 数据来源第41页
        5.1.3 回归结果分析第41-43页
    5.2 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外部因素的定量分析第43-50页
        5.2.1 模型建立第43-44页
        5.2.2 协整关系检验第44-45页
        5.2.3 格兰杰因果检验第45-46页
        5.2.4 四县现有产业结构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量化分析第46-50页
6 资源富集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第50-54页
    6.1 加快完善劳动力用工市场,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第50页
    6.2 加强职业技能教育,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第50-51页
    6.3 完善相应职业中介的建立,使农村劳动力有目标、有组织的转移第51-52页
    6.4 完善能源化工区+农区+社区综合社区的建立,降低转移成本第52页
    6.5 优化产业布局,延长现有产业链,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道路第52-54页
7 论文不足与展望第54-58页
    7.1 结论第54页
    7.2 论文不足第54-55页
    7.3 展望第55-58页
致谢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过渡金属膦酸盐功能材料的设计合成、结构表征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前馈RBF结合ZIGBEE技术提升无线定位精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