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1.2.1 重金属对微藻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13-14页 |
1.2.2 微藻对重金属的吸附研究 | 第14-16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1 微藻的选择与培养 | 第16页 |
1.4.2 Cu~(2+)对微藻的影响研究 | 第16-17页 |
1.4.3 微藻的收集与藻粉的制备 | 第17页 |
1.4.4 微藻对Cu~(2+)的吸附特性研究 | 第17页 |
1.4.5 藻粉的应用价值评估 | 第17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第二章 Cu~(2+)对微藻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 | 第18-30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8-21页 |
2.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18-19页 |
2.1.2 实验方法 | 第19-21页 |
2.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1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1-29页 |
2.2.1 光密度值与藻密度对应关系的建立 | 第21页 |
2.2.2 Cu~(2+)对微藻生长的影响 | 第21-23页 |
2.2.3 Cu~(2+)对微藻光合活性的影响 | 第23-24页 |
2.2.4 Cu~(2+)对微藻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的影响 | 第24-25页 |
2.2.5 Cu~(2+)对微藻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影响 | 第25-26页 |
2.2.6 Cu~(2+)对微藻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 第26-27页 |
2.2.7 Cu~(2+)对微藻表面形态的影响 | 第27-29页 |
2.3 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微藻废弃物对Cu~(2+)的吸附研究 | 第30-48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4页 |
3.1.1 实验材料及设备 | 第30-31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31-34页 |
3.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34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4-47页 |
3.2.1 吸附剂投加量确定 | 第34-35页 |
3.2.2 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35-38页 |
3.2.3 pH对吸附的影响 | 第38-40页 |
3.2.4 共存阳离子对吸附的影响 | 第40-41页 |
3.2.5 等温吸附特性研究 | 第41-43页 |
3.2.6 扫描电镜及元素能谱分析 | 第43-45页 |
3.2.7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 第45-47页 |
3.3 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吸附剂的应用价值评估 | 第48-52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8页 |
4.1.1 实验材料及设备 | 第48页 |
4.1.2 实验方法 | 第48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48-51页 |
4.3 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2-54页 |
5.1 总结 | 第52页 |
5.2 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作者简介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