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2.1 高性能混凝土及RPC早期收缩变形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2 普通新老混凝土界面性能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3 两种混凝土粘结界面层应力研究现状 | 第18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1页 |
2 RPC/NC粘结试件的收缩试验 | 第21-31页 |
2.1 试验目的 | 第21页 |
2.2 试验设计 | 第21-28页 |
2.2.1 原材料 | 第21-23页 |
2.2.2 配合比 | 第23-24页 |
2.2.3 RPC试件自由收缩试验 | 第24-26页 |
2.2.4 RPC/NC粘结试件收缩试验 | 第26-28页 |
2.3 材料强度测试 | 第28-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3 RPC/NC粘结试件的收缩性能 | 第31-49页 |
3.1 RPC自由收缩试验结果分析 | 第31-42页 |
3.2 RPC/NC粘结试件收缩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42-46页 |
3.3 RPC自由收缩与RPC/NC收缩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 第46-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4 基于ABAQUS的RPC/NC粘结试件有限元模型 | 第49-63页 |
4.1 RPC自由收缩模型基本参数计算过程及模型 | 第49-58页 |
4.1.1 采用温度扩散模拟湿度扩散的参数计算 | 第49-50页 |
4.1.2 不同试件的钢纤维有效掺量计算 | 第50-53页 |
4.1.3 不同钢纤维有效掺量对应的弹性模量计算 | 第53-56页 |
4.1.4 RPC自由收缩有限元模型验证 | 第56-58页 |
4.2 RPC/NC粘结试件收缩有限元模型的选取过程 | 第58-62页 |
4.2.1 界面处无粘结滑移时的有限元模型结果 | 第58页 |
4.2.2 界面处有粘结滑移时的有限元模型 | 第58-61页 |
4.2.3 RPC/NC粘结试件的有限元模型选取 | 第61-6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5 RPC/NC粘结试件收缩应力分析 | 第63-105页 |
5.1 基于ABAQUS的RPC收缩引起的粘结界面应力分析 | 第65-81页 |
5.1.1 界面处无粘结滑移时的粘结界面应力分析 | 第65-67页 |
5.1.2 界面处有粘结滑移时的粘结界面应力分析 | 第67-81页 |
5.2 粘结界面处收缩应力理论计算方法 | 第81-89页 |
5.2.1 无粘结滑移时修补RPC界面应力的理论计算过程 | 第81-84页 |
5.2.2 有粘结滑移的修补RPC界面应力的理论计算过程 | 第84-89页 |
5.3 两种模型、两种理论所计算的结果对比 | 第89-93页 |
5.3.1 两种模型的计算结果对比情况 | 第90-91页 |
5.3.2 两种理论的计算结果对比情况 | 第91-93页 |
5.4 基于界面剪滞理论界面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93-98页 |
5.5 采用RPC对简支梁桥桥面修补算例 | 第98-103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03-105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05-107页 |
6.1 结论 | 第105-106页 |
6.2 展望 | 第106-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3页 |
作者简历 | 第113-117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