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会计监管系统均衡模型的应用--以太化股份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7页
    1.1 研究的背景第8页
    1.2 研究的意义第8-10页
        1.2.1 理论意义第8-9页
        1.2.2 现实意义第9-10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3 文献评述第13-14页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第14-17页
        1.4.1 研究的内容第14-16页
        1.4.2 研究的方法第16-17页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第17-22页
    2.1 会计监管相关的基本定义第17-20页
        2.1.1 会计监管的定义第17-18页
        2.1.2 再监管的定义第18页
        2.1.3 会计监管体系第18-20页
    2.2 相关的经济学理论与应用第20-22页
        2.2.1 博弈论第20页
        2.2.2 公共利益理论第20-21页
        2.2.3 经济监管论第21-22页
第三章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现状分析第22-25页
    3.1 我国会计监管中存在的问题第22-23页
        3.1.1 会计监管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第22页
        3.1.2 会计监管法律法规之间不协调第22页
        3.1.3 监管处罚力度不够第22-23页
    3.2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第23-25页
        3.2.1 上市公司内部监管形同虚设第23页
        3.2.2 上市公司政府监管存在不足第23-24页
        3.2.3 上市公司外部监管不力第24-25页
第四章 太化股份案例分析第25-32页
    4.1 案例回顾第25-26页
        4.1.1 太化股份基本情况第25页
        4.1.2 太化股份造假事件回顾第25-26页
    4.2 太化股份的造假手段第26-29页
        4.2.1 太化股份造假的内容第26-27页
        4.2.2 从财务数据看太化股份造假第27-29页
    4.3 太化股份造假的原因第29-32页
        4.3.1 国资委既的权责不清第30页
        4.3.2 国资委的寻租行为第30页
        4.3.3 国资委的监管存在道德风险第30-32页
第五章 构建太化股份造假再监管模型第32-40页
    5.1 太化股份与国资委之间的博弈第32-35页
        5.1.1 模型的理论依据第32-33页
        5.1.2 三种监管条件下的博弈模型第33-35页
    5.2 混合博弈的均衡解第35-38页
        5.2.1 双方的得益矩阵第35-36页
        5.2.2 博弈均衡解第36-38页
    5.3 模型分析:对国资委的再监管是会计监管的必由之路第38-40页
第六章 实施保障措施第40-43页
    6.1 建立国有资产监管分离体系第40页
    6.2 构建对山西省国资委的约束体系第40-41页
    6.3 加强国资委的自我约束和有效纠错体系第41页
    6.4 加大法律监管,建立国有资产再监管体系第41-42页
    6.5 组建社会组织再监管体系第42-43页
第七章 总结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致谢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绿地集团整体上市绩效评价研究
下一篇:投资性房地产、市场化程度与企业创新产出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