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暴力的治理途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4页 |
一、选题理由 | 第8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8-12页 |
三、研究的问题 | 第12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五、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网络暴力及治理的必要性 | 第14-19页 |
第一节 网络暴力 | 第14-16页 |
一、网络暴力的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二、网络暴力的基本特征 | 第15-16页 |
第二节 网络暴力治理的必要性 | 第16-18页 |
一、网络暴力引发社会冷漠 | 第16-17页 |
二、网络暴力侵犯当事人权益 | 第17页 |
三、网络暴力动摇政府、司法权威 | 第17-18页 |
四、网络暴力破坏和谐社会建设 | 第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网络暴力治理面临的困境及原因 | 第19-26页 |
第一节 网络暴力治理面临的困境 | 第19-22页 |
一、治理主体单一 | 第19页 |
二、治理手段滞后 | 第19-20页 |
三、网络媒体责任感缺乏 | 第20-21页 |
四、网民主动参与意识薄弱 | 第21-22页 |
第二节 网络暴力治理面临困境的原因 | 第22-25页 |
一、信息传播迅速,事先控制难度大 | 第22-23页 |
二、主体价值观多元,事中引导困难 | 第23-24页 |
三、传播渠道多样化,事后追责难度大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网络暴力治理途径探索 | 第26-48页 |
第一节 网络暴力治理途径的理论基础 | 第26-29页 |
一、善治理论及其内涵 | 第26-27页 |
二、善治理论的实际可行性 | 第27-29页 |
第二节 外国网络暴力治理的经验借鉴 | 第29-32页 |
一、美国、新加坡的网络暴力治理措施 | 第29-30页 |
二、国外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30-32页 |
第三节 构建新的网络暴力治理体系 | 第32-48页 |
一、加强治理手段的法制化 | 第32-38页 |
二、促进治理主体的多元化 | 第38-42页 |
三、增强治理环节的综合化 | 第42-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页 |
第四章 案例分析:“花季少女跳河自杀事件” | 第48-55页 |
第一节 事件概况 | 第48-51页 |
一、事件起因及当事人 | 第48-49页 |
二、事件过程与结局 | 第49-51页 |
第二节 事件中的治理问题 | 第51-53页 |
一、管理者未能及时介入,回应迟缓 | 第51页 |
二、网络平台责任感缺乏,任其发展 | 第51-52页 |
三、网民媒介素养堪忧,参与治理意识弱 | 第52-53页 |
第三节 事件的治理成效 | 第53-54页 |
一、惩治力度威慑了侵权主体 | 第53页 |
二、主流媒体缓和了舆论环境 | 第53-54页 |
三、理性大V冲淡了暴力言论 | 第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结语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