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论网络暴力侵权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9-11页
第一章 网络暴力侵权内涵与侵权方式第11-14页
    一、网络暴力侵权内涵第11-12页
    二、网络暴力侵权方式第12-14页
        (一) 网络谣言第12页
        (二) 擅自发布图像第12-13页
        (三) 滥用人肉搜索第13-14页
第二章 网络暴力侵权责任认定第14-28页
    一、网络暴力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第14-16页
        (一) 网络用户责任的归责原则第14页
        (二) 网络服务提供者责任的归责原则第14-16页
    二、网络暴力侵权的构成要件第16-23页
        (一) 加害行为第16-17页
        (二) 损害结果第17-21页
        (三) 加害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第21-22页
        (四) 行为人的主观过错第22-23页
    三、网络暴力侵权责任免责事由第23-28页
        (一) 受害人同意第23-24页
        (二) 依法执行职务第24-25页
        (三) 如实发布的报道第25页
        (四) 正当传播和公正的评论第25-26页
        (五) 受害人过错第26页
        (六) 第三人原因第26-27页
        (七) 意外事件第27-28页
第三章 我国网络暴力侵权法律规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第28-34页
    一、我国网络暴力侵权的法律规制现状第28-30页
        (一) 宪法的相关规定第28页
        (二) 民事基本法的相关规定第28页
        (三) 单行法的相关规定第28-29页
        (四) 司法解释相关规定第29-30页
    二、我国网络暴力侵权法律规制存在的问题第30-34页
        (一) 未区分发布者与其他网络用户的责任第30-31页
        (二) 对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相关法律问题规定不明确第31-32页
        (三) 对未成年人的保护重视程度不够第32-33页
        (四) 对第三人精神损害赔偿有过多限制第33-34页
第四章 完善网络暴力侵权法律规制的相关建议第34-45页
    一、继续推行网络实名制第34-35页
    二、明确网络服务提供者责任第35-38页
        (一) 区分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类型及法律责任第35-37页
        (二) 明确通知的形式和内容第37-38页
    三、尽快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第38-40页
    四、建立未成年人特殊保护机制第40-41页
    五、扩大第三人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第41-45页
        (一) 国外第三人精神损害赔偿范围的介绍第41-43页
        (二) 我国第三人精神损害赔偿范围之借鉴第43-45页
结语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个人简历第48-49页
后记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后发商誉”归属问题研究
下一篇:我国夫妻共同债务认定的反思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