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创意中刻板印象研究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一、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3-15页 |
第一章 广告创意与刻板印象综述 | 第15-21页 |
第一节 广告创意的内涵 | 第15-17页 |
一、“广告”的形态 | 第15页 |
二、“创意”的源流 | 第15-16页 |
三、广告创意的含义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刻板印象”理论 | 第17-19页 |
一、刻板印象的概念 | 第17页 |
二、刻板印象的特征 | 第17-18页 |
三、刻板印象的作用 | 第18-19页 |
第三节 广告创意及其印象传达 | 第19-20页 |
一、印象是产生创意启示的源泉 | 第19-20页 |
二、广告累积效果加深“印象” | 第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广告创意表现中刻板印象的主要类型 | 第21-37页 |
第一节 年龄刻板印象 | 第21-27页 |
一、儿童刻板化范例 | 第21-23页 |
二、中青年刻板化范例 | 第23-24页 |
三、老年人刻板化范例 | 第24-27页 |
第二节 性别刻板印象 | 第27-32页 |
一、男性刻板形象 | 第28-30页 |
二、女性刻板印象 | 第30-32页 |
第三节 其他类型刻板印象 | 第32-36页 |
一、职业刻板印象 | 第32-34页 |
二、阶层刻板印象 | 第34-35页 |
三、地区刻板印象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广告创意中刻板印象的影响因素 | 第37-44页 |
第一节 影响刻板印象的文化因素 | 第37-39页 |
一、历史文化延承集体无意识 | 第37-38页 |
二、广告符号刻意呈现文化意义 | 第38-39页 |
第三节 影响刻板印象的主体因素 | 第39-43页 |
一、广告人的刻板印象与创意加工 | 第39-41页 |
二、消费者的刻板印象与信息接受 | 第41-42页 |
三、大众传媒的拟态环境加深刻板印象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广告创意中刻板印象的应用 | 第44-54页 |
第一节 刻板印象在广告传播中的积极作用 | 第44-47页 |
一、提高目标受众的视听率 | 第44-46页 |
二、增强商品卖点的清晰度 | 第46-47页 |
第二节 刻板印象在广告传播中的消极影响 | 第47-50页 |
一、强化隐性的群体视角 | 第47-48页 |
二、阻碍传受双方的沟通 | 第48-49页 |
三、误导消费观和价值观 | 第49-50页 |
第三节 刻板印象在广告创意中的突破与重塑 | 第50-53页 |
一、品牌塑造与人性诉求 | 第50-51页 |
二、服务至上与人文关怀 | 第51-52页 |
三、正确广告观与公益理念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