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静电纺丝制备二氧化钛基复合纳米材料及其光催化性质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4页
    1.1 静电纺丝技术的概述第10-14页
        1.1.1 静电纺丝技术的历史及其引入第10-11页
        1.1.2 静电纺丝装置及其改进第11-12页
        1.1.3 静电纺丝过程及原理第12-13页
        1.1.4 静电纺丝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第13-14页
        1.1.5 静电纺丝的发展现状和应用第14页
    1.2 二氧化钛半导体光催化技术第14-17页
        1.2.1 二氧化钛的晶体结构第14-15页
        1.2.2 二氧化钛的半导体性质第15页
        1.2.3 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性质第15-16页
        1.2.4 二氧化钛纳米材料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因素第16-17页
        1.2.5 提高二氧化钛纳米材料光催化活性的方法第17页
    1.3 本论文的立题依据和研究内容第17-18页
    参考文献第18-24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4-30页
    2.1 实验中样品制备所需使用的主要试剂和仪器第24页
    2.2 实验方法及样品制备第24-25页
    2.3 样品的表征第25-27页
        2.3.1 形貌表征第26页
        2.3.2 结构表征第26-27页
    2.4 样品的光催化性质测试第27-30页
第三章 静电纺丝制备二氧化钛纳米材料及其光催化性质研究第30-39页
    3.1 引言第30页
    3.2 TiO_2纳米线和纳米管的制备第30-31页
        3.2.1 TiO_2纳米线的制备第30-31页
        3.2.2 TiO_2纳米管的制备第31页
    3.3 TiO_2纳米线和纳米管的光催化测试第31-32页
    3.4 TiO_2纳米线和纳米管的形貌及结构表征第32-35页
        3.4.1 TiO_2纳米线的形貌及结构表征第32-33页
        3.4.2 TiO_2纳米管的形貌及结构表征第33-35页
    3.5 TiO_2纳米线和纳米管的光催化性质研究第35-36页
    3.6 TiO_2纳米线和纳米管的光催化机理第36-37页
    3.7 本章小结第37页
    参考文献第37-39页
第四章 静电纺丝制备氧化镍-二氧化钛P-N结复合纳米材料及其光催化性质研究第39-55页
    4.1 引言第39-40页
    4.2 NiO/TiO_2 P-N结复合纳米线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质研究第40-49页
        4.2.1 NiO/TiO_2 P-N结复合纳米线的制备第40-41页
        4.2.2 NiO/TiO_2 P-N结复合纳米线的光催化测试第41页
        4.2.3 NiO/TiO_2 P-N结复合纳米线的形貌及结构表征第41-47页
        4.2.4 NiO/TiO_2 P-N结复合纳米线的光催化性质研究第47-49页
    4.3 NiO/TiO_2 P-N结复合纳米管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质研究第49-50页
        4.3.1 NiO/TiO_2 P-N结复合纳米管的制备第49页
        4.3.2 NiO/TiO_2 P-N结复合纳米管的光催化测试第49-50页
        4.3.3 NiO/TiO_2 P-N结复合纳米管的光催化性质研究第50页
    4.4 NiO/TiO_2 P-N结复合纳米材料的光催化机理第50-52页
    4.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第五章 静电纺丝制备石墨烯-二氧化钛复合纳米材料及其光催化性质的研究第55-66页
    5.1 引言第55-56页
    5.2 GR-TiO_2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第56-57页
        5.2.1 TiO_2纳米材料的制备第56页
        5.2.2 GO的制备第56-57页
        5.2.3 GR-TiO_2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第57页
    5.3 GR-TiO_2复合纳米材料的光催化测试第57-58页
    5.4 GR-TiO_2复合纳米材料的形貌及结构表征第58-61页
    5.5 GR-TiO_2复合纳米材料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性质研究第61-63页
    5.6 GR-TiO_2复合纳米材料的光催化机理第63-64页
    5.7 本章小结第64页
    参考文献第64-66页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第66-68页
    6.1 结论第66-67页
    6.2 展望第67-68页
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8-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二氧化锰和四氧化三铁对碳纳米管的改性及其对Cd(Ⅱ)和Cr(Ⅵ)的吸附研究
下一篇:聚碳酸酯表面透明耐磨涂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