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地方城市经济论文

城乡统筹发展的地域模式与空间战略研究--以宜昌为例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15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页
    1.2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3-15页
        1.3.1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3.2 技术路线第14-15页
2 理论基础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4页
    2.1 理论基础第15-17页
        2.1.1 科学发展观第15页
        2.1.2 分工理论第15页
        2.1.3 均衡发展和非均衡发展理论第15-16页
        2.1.4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6-17页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22页
        2.2.1 国外研究第17-19页
        2.2.2 国内研究第19-22页
    2.3 国内外研究述评第22-24页
3 宜昌城乡发展的系统诊断第24-32页
    3.1 总体概况第24-25页
        3.1.1 自然特征第24-25页
        3.1.2 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第25页
    3.2 宜昌城乡发展地域概况第25-29页
        3.2.1 城镇化总体提升第25-27页
        3.2.2 地域差异显著第27-28页
        3.2.3 非农产业发展迅速第28-29页
    3.3 湖北省典型地区城乡统筹经验判读第29-32页
        3.3.1 鄂州城乡一体化试点第29-30页
        3.3.2 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试验区第30页
        3.3.3 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第30-31页
        3.3.4 对宜昌城乡统筹发展的启示第31-32页
4 宜昌城乡统筹地域模式分析第32-44页
    4.1 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模式第32-36页
        4.1.1 城乡核心区模式第33-34页
        4.1.2 城乡融合区模式第34-35页
        4.1.3 城乡提升区模式第35-36页
    4.2 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模式第36-39页
        4.2.1 农业带动型第36-37页
        4.2.2 工业主导型第37-38页
        4.2.3 矿产开发型第38-39页
        4.2.4 旅游引导型第39页
    4.3 镇域城乡统筹发展模式第39-44页
        4.3.1 城郊扩展模式第40-41页
        4.3.2 以城带乡模式第41-42页
        4.3.3 村企共建模式第42-44页
5 宜昌城乡统筹空间战略研究第44-58页
    5.1 长江城镇聚合带第45-50页
        5.1.1 整合优势资源,构建大都市区第45-47页
        5.1.2 重塑产业格局,开发工业园区第47-49页
        5.1.3 保护库区生态,本地城镇转化第49-50页
    5.2 沮漳河城镇发展廊道第50-52页
        5.2.1 吸纳山区人口,近地城镇转移第51-52页
        5.2.2 承接产业转移,保护复合地形第52页
    5.3 香溪河城镇发展廊道第52-55页
        5.3.1 飞地经济扶贫,培植自主产业第53-54页
        5.3.2 强化支农力度,重组中心集镇第54-55页
        5.3.3 加大劳务输出,异地城镇转换第55页
    5.4 清江城镇发展廊道第55-58页
        5.4.1 打造产业特区,开发旅游长廊第56页
        5.4.2 试点先试先行,构建据点城镇第56-57页
        5.4.3 监护流域生态,保护民族风情第57-58页
6 城乡统筹发展路径:基于宜昌的启示第58-61页
    6.1 双向推动,多元化空间承载第58页
    6.2 因地制宜,差异化政策引导第58-59页
    6.3 四化同步,持续化城乡发展第59-61页
7 研究结论第61-63页
    7.1 主要结论第61-62页
        7.1.1 从纵向空间角度研究宜昌城乡统筹地域模式第61页
        7.1.2 从横向空间角度探讨宜昌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第61-62页
        7.1.3 基于宜昌对城乡统筹发展路径的思考第62页
    7.2 不足之处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物流产业对湖南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分析
下一篇:A仓储中心分拣配货作业管理改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