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湖南省属本科院校办学特色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1页
    第一节 问题提出与选题意义第12-14页
        一、选题缘由第12-13页
        二、理论意义第13页
        三、实践意义第13-14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4-19页
        一、相关概念界定第14-16页
        二、国外研究综述第16-17页
        三、国内研究综述第17-19页
        四、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本论文研究展望第19页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第19-21页
        一、研究方法第19-20页
        二、研究思路与框架第20-21页
第二章 办学特色建设阶段、模式与考查标准第21-31页
    第一节 我国大学办学特色建设的阶段分析第21-22页
        一、大学办学特色建设的萌芽阶段第21-22页
        二、大学办学特色建设的发展阶段第22页
    第二节 大学办学特色建设与形成的模式第22-24页
        一、大学办学特色建设与形成的自发模式第22-23页
        二、大学办学特色建设与形成的核心领导人模式第23-24页
        三、大学办学特色建设与形成的外力作用模式第24页
    第三节 影响我国大学办学特色形成因素的分析第24-27页
        一、政策导向第24-25页
        二、社会需求第25页
        三、竞争压力第25-26页
        四、办学基础第26页
        五、校长、教师第26-27页
    第四节 我国大学办学特色的考查标准第27-31页
        一、办学理念第28页
        二、学科专业建设第28-29页
        三、人才培养模式第29-30页
        四、校园文化第30-31页
第三章 湖南省属本科院校办学特色现状调查及分析第31-47页
    第一节 调查内容第31-37页
        一、“办学理念”维度调查第31-32页
        二、“学科专业建设”维度调查第32-35页
        三、“人才培养模式”维度调查第35-36页
        四、“校园文化”维度调查第36-37页
    第二节 湖南省属本科院校办学特色建设的成功之处第37-40页
        一、办学特色意识加强,提出了各自的办学特色发展战略第37-38页
        二、发掘学校历史文化资源,重视办学特色的历史传承第38-39页
        三、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办学特色形成与地域优势相结合第39-40页
    第三节 湖南省属本科院校办学特色建设的不足之处第40-44页
        一、对大学办学特色的涵义认识不清第40-41页
        二、办学理念趋同化、办学定位理想化第41-42页
        三、人才培养模式趋同化第42-43页
        四、大学专业设置的趋同第43-44页
    第四节 湖南省属本科院校缺乏办学特色的原因分析第44-47页
        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方面的制约第44-45页
        二、我国高等院校办学传统的影响第45页
        三、我国高等院校领导者方面的原因第45-47页
第四章 基于湖南省属本科院校办学特色建设的建议第47-56页
    第一节 凝炼独特的办学理念第47-49页
        一、办学理念要在传承中创新第47页
        二、办学理念要引导和服务本省发展第47-48页
        三、办学理念要有区域特色第48页
        四、办学理念要体现核心竞争力第48-49页
    第二节 培育学科专业特色第49-51页
        一、坚持特色发展,凸显品牌意识第49-50页
        二、实施分层建设,凸显竞争意识第50页
        三、注重以人为本,凸显团队意识第50-51页
        四、强化地方特色,凸显服务意识第51页
    第三节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第51-53页
        一、科学地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第51-52页
        二、精心地设计人才培养过程第52页
        三、与时俱进地建立人才培养机制第52-53页
    第四节 构建大学特色校园文化第53-56页
        一、强化学科特色,培育学科文化第53-54页
        二、注重文化传承,孕育校园文化第54页
        三、引入地域文化资源,培育地方文化特色第54-56页
结语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3页
附录第63-64页
致谢第64-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理工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之课程体系研究--以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为例
下一篇:我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