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引言 | 第10-11页 |
2 证券私募发行基础理论概述 | 第11-14页 |
2.1 证券私募发行行为的界定 | 第11-12页 |
2.1.1 证券发行行为的概念 | 第11-12页 |
2.1.2 证券私募发行的特征 | 第12页 |
2.2 证券私募发行的法律价值 | 第12-14页 |
2.2.1 证券私募发行的效率价值 | 第12-13页 |
2.2.2 证券私募发行的公平价值 | 第13-14页 |
3 我国证券私募发行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14-23页 |
3.1 私募发行主体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3.1.1 私募发行主体的范围过窄 | 第14页 |
3.1.2 私募发行人资格条件缺乏合理性 | 第14-15页 |
3.2 证券私募发行方式存在的问题 | 第15-17页 |
3.2.1 我国《证券法》对证券私募发行方式规定的过于笼统 | 第15-16页 |
3.2.2 我国《证券法》等法规对证券私募发行方式规定的过于模糊 | 第16-17页 |
3.3 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 第17-20页 |
3.3.1 我国证券私募发行立法层次低 | 第17-18页 |
3.3.2 我国证券私募发行监管范围窄 | 第18-19页 |
3.3.3 现行的信息披露皆为强制性的,与私募的本质不符 | 第19-20页 |
3.4 证券私募发行转售存在的问题 | 第20-23页 |
3.4.1 未明确制定关于证券持有者转售证券的期间、数量的限定 | 第20-21页 |
3.4.2 未明确制定证券持有者转售证券方式的限定 | 第21-23页 |
4 美国证券私募发行方式的比较和启示 | 第23-34页 |
4.1 美国私募发行主体对我国的启示 | 第23-25页 |
4.1.1 美国关于私募发行主体范围的规定和启示 | 第23-24页 |
4.1.2 美国私募发行主体资格的规定及启示 | 第24-25页 |
4.2 美国对私募发行方式的规定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25-27页 |
4.2.1 美国对私募发行方式的规定 | 第25-26页 |
4.2.2 美国关于发行方式执行问题的启示 | 第26-27页 |
4.3 美国信息披露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 第27-30页 |
4.3.1 立法层次上的启示 | 第27-28页 |
4.3.2 信息披露监管范围上的启示 | 第28-30页 |
4.4 美国私募发行转售规则 | 第30-34页 |
4.4.1 美国关于持有者转售持有证券期间、数量的规定 | 第31-32页 |
4.4.2 转售人在持有方式上的规定 | 第32-34页 |
5 我国证券私募发行制度的完善 | 第34-43页 |
5.1 适当扩大我国私募发行主体的范围和及限定发行人的资格 | 第34-35页 |
5.1.1 适当扩大我国私募发行的主体 | 第34页 |
5.1.2 限定发行人的投资资格 | 第34-35页 |
5.2 细化《证券法》对发行方式的规定 | 第35-36页 |
5.2.1 借鉴美国采用概括和具体的方式完善《证券法》对发行方式的规定 | 第35页 |
5.2.2 对私募发行方式作出具体的规定,便于执行 | 第35-36页 |
5.3 完善信息监管中存在的不足 | 第36-40页 |
5.3.1 在《证券法》的层次上规定私募发行的信息披露,并对监管范围作出适当规定 | 第36-37页 |
5.3.2 区分私募发行对象采用不同的信息披露制度 | 第37-40页 |
5.4 对投资者转售私募证券进行限定 | 第40-43页 |
5.4.1 从持有期间、数量上对持有者进行限制 | 第40-41页 |
5.4.2 从转售方式上对转售投资者进行限制 | 第41-43页 |
6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作者简历 | 第46-4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