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基于地质灾害风险的山区村镇区域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绪论第11-24页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7页
        1.2.1 国内外地质灾害风险研究第12-14页
        1.2.2 国内外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第14-16页
        1.2.3 小结第16-17页
    1.3 研究内容第17-22页
        1.3.1 相关概念界定第17-18页
        1.3.2 研究区域概况第18-20页
        1.3.3 研究数据第20-22页
        1.3.4 研究内容第22页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第22-24页
2 单体地质灾害影响范围研究第24-41页
    2.1 理论方法第24-26页
        2.1.1 崩塌危岩体崩落影响范围确定第24-25页
        2.1.2 滑坡滑距预测第25-26页
        2.1.3 泥石流影响范围模拟第26页
    2.2 案例区应用第26-40页
        2.2.1 单体灾害特征分析第27-32页
        2.2.2 单体灾害影响范围确定第32-40页
        2.2.3 结果分析第40页
    2.3 本章小结第40-41页
3 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第41-66页
    3.1 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第41-47页
        3.1.1 空间聚集性第41-43页
        3.1.2 空间自相关性第43-47页
    3.2 地质灾害致灾因素分析第47-58页
        3.2.1 自然因素第47-54页
        3.2.2 人为因素第54-58页
    3.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建立第58-63页
        3.3.1 评价对象及单元的确定第59页
        3.3.2 回归模型选取第59-60页
        3.3.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60-61页
        3.3.4 评价指标处理第61-63页
    3.4 模型生成第63-64页
        3.4.1 变量回归分析第63页
        3.4.2 模型检验与比较第63-64页
    3.5 评价实现第64-65页
        3.5.1 案例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第64页
        3.5.2 评价结果分析第64-65页
    3.6 本章小结第65-66页
4 基于地质灾害风险的山区村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第66-79页
    4.1 评价原则第66-67页
        4.1.1 因时因地制宜原则第66页
        4.1.2 综合性和主导因素相结合原则第66页
        4.1.3 经济、社会、生态、安全相结合原则第66-67页
    4.2 评价重点第67页
        4.2.1 地质灾害风险第67页
        4.2.2 山区村镇的发展方式第67页
    4.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67-74页
        4.3.1 建设用地适宜性影响要素第67-70页
        4.3.2 评价指标体系第70-71页
        4.3.3 指标定量分级第71-72页
        4.3.4 指标权重确定第72-74页
    4.4 评价模型建立第74-76页
        4.4.1 评价单元划分第74-75页
        4.4.2 评价方法第75-76页
        4.4.3 综合评价与分区第76页
    4.5 案例区应用第76-78页
        4.5.1 区域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第76-77页
        4.5.2 评价结果的规划应用第77-78页
    4.6 本章小结第78-79页
5 结论与展望第79-81页
    5.1 结论第79-80页
    5.2 展望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5页
攻硕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锈钢T形件螺栓连接静力承载性能研究
下一篇:基于多元“流”数据的城市群空间结构研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