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1 绪论 | 第9-22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 1.2 假塑性流体搅拌特性研究 | 第9-11页 |
| 1.3 基于双向流固耦合的搅拌流场研究 | 第11-16页 |
| 1.3.1 双向流固耦合方法简介 | 第11-12页 |
| 1.3.2 双向流固耦合方法的分类 | 第12-13页 |
| 1.3.3 双向流固耦合方法基本理论 | 第13-15页 |
| 1.3.4 基于双向流固耦合的搅拌流场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1.4 流场测量技术 | 第16-20页 |
| 1.4.1 流场测量技术概述 | 第16-19页 |
| 1.4.2 流场PIV技术研究 | 第19-20页 |
| 1.5 课题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20-22页 |
| 1.5.1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 1.5.2 课题创新点 | 第21-22页 |
| 2 错位桨搅拌流场实验研究和计算模型验证 | 第22-33页 |
| 2.1 流变实验 | 第22-25页 |
| 2.1.1 工作原理 | 第22页 |
| 2.1.2 流变仪的规格及技术指标 | 第22-23页 |
| 2.1.3 流变仪温度的控制 | 第23页 |
| 2.1.4 数据采集 | 第23页 |
| 2.1.5 采样数据处理 | 第23-25页 |
| 2.2 PIV实验 | 第25-31页 |
| 2.2.1 PIV基本工作原理 | 第26-27页 |
| 2.2.2 PIV实验所用到的互相关算法 | 第27-29页 |
| 2.2.3 PIV实验装置 | 第29-30页 |
| 2.2.4 PIV实验示踪粒子的选择 | 第30-31页 |
| 2.2.5 采样频率的设定 | 第31页 |
| 2.3 数值模型模拟的验证 | 第31-32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3 错位桨搅拌流场数值模型建立 | 第33-44页 |
| 3.1 几何模型 | 第33-34页 |
| 3.2 基于双向流固耦合的数值模拟方法 | 第34-39页 |
| 3.2.1 流场网格划分以及数值模拟边界条件 | 第35-38页 |
| 3.2.2 数值模拟计算方法 | 第38-39页 |
| 3.3 模态分析理论 | 第39-43页 |
| 3.3.1 桨叶振动的基本物理参数 | 第39-40页 |
| 3.3.2 结构系统的动力方程 | 第40-42页 |
| 3.3.3 模态分析的数学模型 | 第42-43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4 错位桨搅拌假塑性流体动力学特性 | 第44-57页 |
| 4.1 宏观流场分布特性分析 | 第44-49页 |
| 4.1.1 桨叶构型对流场的影响 | 第44-46页 |
| 4.1.2 流变性对速度分布的影响 | 第46-48页 |
| 4.1.3 转速对速度分布的影响 | 第48-49页 |
| 4.2 6PBT桨与6BT桨的变形和应力分析 | 第49-51页 |
| 4.3 不同转速下6PBT桨的变形和应力分析 | 第51-53页 |
| 4.4 不同流变指数下6PBT桨的变形和应力分析 | 第53-55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 5 错位桨桨叶模态分析 | 第57-68页 |
| 5.1 6PBT桨桨叶静模态分析 | 第57-59页 |
| 5.2 6PBT桨桨叶预应力模态分析 | 第59-67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8-69页 |
| 6.1 总结 | 第68页 |
| 6.2 展望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 致谢 | 第74-7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