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生物论文

基于合作学习的生生互动有效性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2页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的研究状况第10-12页
第二章 理论综述第12-19页
    2.1 认知方式的理论第12-13页
        2.1.1 认知方式的涵义第12页
        2.1.2 认知方式的特征第12页
        2.1.3 认知方式的类型第12-13页
    2.2 场依存—场独立型认知方式的研究第13-15页
        2.2.1 场依存—场独立型认知方式概论第13-14页
        2.2.2 场依存—场独立型认知方式与学生的学习第14-15页
    2.3 教学策略的理论第15-16页
        2.3.1 教学策略的概念第15页
        2.3.2 教学策略的特征第15-16页
    2.4 场依存—场独立型认知方式与教学策略研究第16-17页
        2.4.1 场依存—场独立型认知方式与教学的组织策略第17页
        2.4.2 场依存—场独立型认知方式与教学评价策略第17页
    2.5 场依存—场独立型认知方式与中学生物学科的学习第17-19页
第三章 场依存—场独立型认知方式与中学生生物学习特征的调查与分析第19-27页
    3.1 研究的目的与方法第19-20页
        3.1.1 研究目的第19页
        3.1.2 样本第19页
        3.1.3 研究工具第19-20页
    3.2 场依存—场独立型认知方式的初中生生物学习特征问卷调查第20页
    3.3 研究方法第20-21页
        3.3.1 划分认知方式类型第20页
        3.3.2 场依存—场独立型认知方式的类型划分第20-21页
        3.3.3 调查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学生的生物学习特征第21页
    3.4 调查结果与分析讨论第21-24页
        3.4.1 数据统计第21-22页
        3.4.2 定量分析第22-24页
    3.5 调查结论及提高场依存型初中生生物成绩的教学策略分析第24-27页
        3.5.1 认知策略第24-25页
        3.5.2 非认知策略第25页
        3.5.3 元认知策略第25-27页
第四章 对场依存型学生的生物教学策略的实验研究第27-39页
    4.1 实验目的第27页
    4.2 实验假设第27页
    4.3 研究方法第27-29页
        4.3.1 被试的选择第27-28页
        4.3.2 实验的类型第28页
        4.3.3 自变量第28页
        4.3.4 因变量第28页
        4.3.5 无关变量的控制第28页
        4.3.6 实验工具及其信度与效度第28-29页
        4.3.7 实验过程第29页
    4.4 实验具体措施第29-36页
        4.4.1 个别干预措施第29-30页
        4.4.2 班级授课时的集体干预第30-32页
        4.4.3 集体干预教学课例第32-36页
    4.5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6-37页
        4.5.1 实验前、后测成绩对比第36-37页
        4.5.2 实验结果分析第37页
    4.6 研究结论第37-39页
第五章 课题研究启示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2页
附录一第42-47页
附录二第47-50页
致谢第50-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学思想政治课对话教学研究
下一篇:小学生思品课家庭作业现状及对策研究--以通辽市扎鲁特旗民族小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