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监测仪器设备论文--大气监测仪器设备论文

固态颗粒物源重采样设备性能改进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5页
    1.1 研究背景第9-12页
        1.1.1 固态 PM_(2.5)的基本概述第10-11页
        1.1.2 PM_(2.5)污染危害第11-12页
        1.1.3 PM_(2.5)源解析技术第12页
    1.2 再悬浮采样器研究现状第12-22页
        1.2.1 粉尘喂料系统第13页
        1.2.2 流化床系统类设备第13-16页
        1.2.3 再悬浮箱类设备第16-21页
        1.2.4 再悬浮原理总结第21-22页
    1.3 研究意义第22-23页
    1.4 研究内容第23-24页
    1.5 技术路线第24-25页
第二章 JLU-RSST 再悬浮采样箱性能介绍第25-31页
    2.1 工作原理及功能特性第25-26页
        2.1.1 工作原理第25页
        2.1.2 功能特性第25-26页
    2.2 采样系统结构第26-30页
        2.2.1 再悬浮箱体第26-27页
        2.2.2 气体净化装置第27-28页
        2.2.3 步进电机进样装置第28-29页
        2.2.4 采样系统第29-30页
    2.3 JLU-RSST 再悬浮采样箱操作步骤第30-31页
第三章 设备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第31-39页
    3.1 单机运行中各指标显示情况第31页
    3.2 关于设备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第31-35页
        3.2.1 设计方面的问题分析第31-33页
        3.2.2 功能方面的问题分析第33-35页
    3.3 关于采样效果的问题分析第35-39页
        3.3.1 关于颗粒物分离效果的问题分析第35-36页
        3.3.2 关于采样稳定性的问题分析第36-37页
        3.3.3 关于装置本底的问题分析第37-39页
第四章 再悬浮采样器的改进与性能优化第39-51页
    4.1 设计原理方面第39-42页
    4.2 使用功能方面第42-43页
    4.3 性能参数优化第43-50页
        4.3.1 捕集效率第43-44页
        4.3.2 箱内空气置换率第44页
        4.3.3 最佳进样量第44-47页
        4.3.4 采样时箱内 PM_(2.5)浓度第47-48页
        4.3.5 PM_(2.5)最佳采样时间第48-49页
        4.3.6 最佳进样速率第49-50页
        4.3.7 流量标定第50页
    4.4 有关日常维护问题第50-51页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第51-53页
    5.1 结论第51页
    5.2 创新点第51-52页
    5.3 建议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61页
作者简介第61-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方某废弃垃圾填埋场陈垃圾有机质测定及水解效果分析
下一篇:杭州富铭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的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