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论文--飞机构造与设计论文--总体设计论文

仿生轻质结构在飞机大开口区的多功能协同优化设计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图清单第9-10页
表清单第10-11页
注释表第11-12页
缩略词第12-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1页
    1.1 课题来源和背景第13-15页
        1.1.1 课题来源:第13页
        1.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3-15页
    1.2 仿生结构复合材料研究现状第15-17页
        1.2.1 仿生结构复合材料的研究方法第15-16页
        1.2.2 仿甲虫鞘翅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第16-17页
    1.3 飞机大开口区加筋结构优化的研究第17-19页
        1.3.1 复合材料开口补强设计方法第17-18页
        1.3.2 复合材料加筋结构的优化方法第18-19页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19-21页
第二章 结构协同优化设计的理论基础第21-31页
    2.1 协同优化设计第21-23页
        2.1.1 多学科优化方法第21-22页
        2.1.2 协同优化方法第22-23页
            2.1.2.1 协同优化的思想第22页
            2.1.2.2 协同优化算法结构第22-23页
    2.2 响应面法第23-26页
        2.2.1 响应面法基本原理第23-25页
        2.2.2 响应面法试验设计第25页
        2.2.3 响应面法的评价指标第25-26页
    2.3 遗传算法第26-29页
        2.3.1 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第26-27页
        2.3.2 遗传算法的关键问题第27-28页
        2.3.3 Matlab 遗传算法工具第28-29页
    2.4 本章小结第29-31页
第三章 仿生轻质结构的多功能协同优化第31-46页
    3.1 仿甲虫鞘翅轻质结构的设计与制备第31-32页
    3.2 仿生轻质结构散热性能分析第32-38页
        3.2.1 散热性能评价指标第32页
        3.2.2 热学模型的建立第32-35页
            3.2.2.1 等效换热系数的推导第32-34页
            3.2.2.2 组合蜂窝等效换热系数的求解第34-35页
        3.2.3 导热系数的测定第35-38页
            3.2.3.1 热板法原理第35-36页
            3.2.3.2 导热系数的测量第36-38页
    3.3 仿生轻质结构静、动态性能分析第38-43页
        3.3.1 静、动态性能评价指标第38页
        3.3.2 有限元模型的参数化第38-40页
        3.3.3 样本点的选取第40-42页
        3.3.4 响应面分析第42-43页
    3.4 仿生轻质结构多功能协同优化设计第43-45页
    3.5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飞机开口区加筋结构布局优化第46-56页
    4.1 大开口加筋结构布局优化的评价指标第46-47页
    4.2 代理模型的建立第47-50页
        4.2.1 确定设计变量第47页
        4.2.2 试验设计第47-49页
        4.2.3 有限元参数化建模第49-50页
    4.3 响应面和优化结果分析第50-55页
        4.3.1 响应面分析第50-55页
    4.4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五章 飞机开口区加筋结构的铺层优化第56-63页
    5.1 等效弯曲刚度法第56-60页
        5.1.1 层合板的刚度第56-58页
        5.1.2 等效弯曲刚度法原理第58-60页
    5.2 开口区加筋结构的铺层优化第60-62页
        5.2.1 适应度函数的建立第60-61页
        5.2.2 遗传算法参数的选择第61页
        5.2.3 优化结果第61-62页
    5.3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3-65页
    6.1 总结第63-64页
    6.2 未来工作展望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1页
致谢第71-72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薄壁夹层结构单向压紧制孔工艺研究
下一篇:叶片式液压摆动油缸旋转密封接触压力的研究